主旋律文艺作品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艺术工作者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全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历代仁人志士和诗人作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展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赤子之心,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责任担当,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气节,无一不激荡着充沛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创造历史。
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需要爱国主义作为坚强的后盾。近年来,文艺创作领域出现了一些背离爱国主义价值、贬低爱国主义的作品。面对负能量的声音,文艺创作者更应该高举起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有灵魂、有深度、有温度的爱国主义文艺作品,表达信仰之美,激励人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扬奋进。
用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主旋律文艺作品书写人民。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作品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为人民书写情怀,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虚心向人民学习,做人民的孺子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走心”,而“走心”,就意味着要扎根生活本身,从人民中寻找创作源泉。生活是口井,离了井,没水喝。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紧紧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我们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主旋律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东方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高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