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我市多措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21-06-1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6-1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樊海涛 通讯员 侯兆安)为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杜绝秸秆焚烧,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以政策拉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为抓手,立足增装备、抓培训、推技术、提水平,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综合利用。

常态化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目前解决秸秆最有效、最直接的一条主要出路。收种季节农时紧,根据夏收农事耕作习惯,我市创新探索出以“高留茬+机械破碎+合理耕作方式+配套农艺技术”为核心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并迅速普及。既降低了机收损失,提高了还田作业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影响。今年全市投入大中型拖拉机和秸秆还田机达2.5万台套、搂草机60余台、打捆机900余台。计划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91万亩,还田率73.6%,远超省定52%的目标任务。

做好离田地块的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工作。严格落实《徐州市南四湖区域和国省考断面沿线秸秆离田收储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离田面积、地块、打捆机性能及作业能力,合理配置捡拾打捆机具数量,统筹安排运输收储设备设施,确保划定的重点区域内的51.04万亩秸秆全量离田,应离尽离,杜绝因雨水浸泡等农田回水造成的水体污染。

开展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新模式示范推广。我市稻麦秸秆以旋耕还田消化利用为主,此方式具有作业效率高、省时省力等优点,但秸秆长期旋耕还田造成土壤耕层变浅、病虫草害加重、播种出苗质量下降、土壤蓄水保墒保肥能力降低。

为此2020年我市在邳州开展了犁耕深翻还田试点,实验证明犁耕深翻还田模式可打破犁底层,将秸秆翻入土层深处,提高土壤的疏松性,促进土壤、水、肥、气、热相互协调,提升地力,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有效遏制农田径流造成的水体污染。

今年我市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实现县区全覆盖,以秋季为主、夏季为辅,实施面积2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