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革命』引领社区治理
◎徐报融媒记者 郑玉倩 通讯员 李顺 赵芳
今年以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和老旧小区改造,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沈店社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打响楼道堆物治理“攻坚战”。
以雷霆之势一清到底
日前,记者走进沈店社区,整洁的道路、翠色的绿植、干净的楼道,让人舒心。很难想象,以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大衣柜、蔬菜筐、铁皮箱堆满楼道,个别住户门前的废纸箱从地面一直摞到屋顶,就连消防安全通道也成了居民的“自留地”。为还百姓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从今年初开始,沈店社区集中人力物力打响“楼道革命”,消灭影响邻里和谐的“顽疾”。
今年过年后,沈店社区就开始统筹部署,以楼道杂物为重点,从“硬骨头”啃起,向楼道堆物宣战。作为村级社区,群众基础一直都是社区的“无形资产”,社区启动“楼道革命”的第一步,就是发动楼长和老党员,通过会议、党员学习活动,向他们普及法律法规,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社区先后三次在小区内张贴清理告示,挨家挨户向居民宣传,并利用小区广播循环播放,限期让居民自行清理。
宣教工作准备充分,但真正进入清理阶段并不是一帆风顺。“我家门前的空间就是自己家的,想怎么摆放都可以,你们管得着吗!”面对居民强烈的抵触情绪,清理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清理就是要一视同仁、一清到底,不然工作没有办法推动。”作为社区里的长者,同时也是社区志愿者,今年80岁高龄的居民李淑荣一边给大家打气,一边给居民做工作。在多方的配合下,清理工作以雷霆之势,让“钉子户”感受到了行动的力度。
清理楼道堆物最怕的就是反弹,为了防止回潮,沈店社区借力“党员中心户”和网格员制度,通过中心户带动、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包片、包楼,定期巡查清理,反复宣传、整治,帮助居民改变陋习。如今,五个月过去了,沈店社区的改观有目共睹。
居民梁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一些邻居经常将鞋架、花盆、柜子等物品放置在楼道里,不仅影响卫生和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自从社区清理了楼道堆物后,如今,她家所在的楼栋楼道里的堆物已不见影踪,楼道也宽敞整洁了不少。
用创新机制长效保持
沈店花园小区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淑侠重点包挂的老旧小区。5月中旬,她来到沈店花园小区开展“眼前事现场交办、身边事群众反馈”实践活动,并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当得知群众抱怨单元入口处偶有杂物堆放后,她当即与群众代表共同商议“睦邻角”改造计划。社区积极响应,立刻采取行动,利用两周时间,在每个单元入口处,为老年人打造了“歇脚处”,为家里有小朋友的家庭施划了“儿童车辆临放处”,切实为群众着想。“现在我们小区环境非常好,这都得感谢共产党,感谢这些社区人员,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87岁的孙井英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
面对群众的感谢,沈店社区深知,环境的改善不能只注重一时,还要放眼长远。为巩固现有治理成果,形成长效机制,社区实行包挂式管理,每位工作人员包挂两栋楼。保洁员和志愿者每天都会不定时对环境进行巡查,发现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帮助群众处理,并将情况一一记录在册。社区还专门制作“卫生楼栋流动红旗”,以保洁员的详实记录作为评比主要依据,以此激励大家自觉维护小区环境,爱护美好家园。
乐做文明邻居,共享温馨社区
记者在小区里采访时,几幢楼栋还正在粉刷楼道,粉刷后的墙面与先前的形成鲜明对比,雪白整洁的墙壁让人看着格外舒心。在粉刷完成的单元楼下,红色描边的公示栏特别抢眼,“乐做文明邻居,共享温馨社区”的字样浸入人心,这个方寸之地,却成为了搭建社区和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真正做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公示牌上的内容不仅有网格员、党员中心户、楼长、楼栋包挂工作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工作职责、服务范围,还有社区、物业公司、环保举报、城管监督、水暖燃气服务的联系方式以及居民公约和垃圾分类常识,旁边还留有用来张贴通知的空白处,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
社区服务公示牌张贴上墙,能够更好地利用网格资源,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拓宽渠道。沈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成赞说:“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党员和社区工作者能及时准确地听民声、答民疑、解民忧,积极有效地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区的整洁美丽、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