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网络中国节•端午丨徐报融媒小姐姐带你解密古徐州怎样过端午

2021-06-10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6-10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徐晓旭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粽子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既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又饱含着每一户平凡人家最直接的爱意表达。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戴香囊、赛龙舟……全国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今日,徐报融媒记者带您了解徐州老味粽子如何制作,古徐州如何过端午。

寻觅心中的“粽之味”

端午前夕,漫步在回龙窝的青石路上,这条三百多年的老街巷古韵悠长,承载着徐州几百年的市井烟火气,此时更是粽叶飘香。

与美食达人刘女士见面时,粽叶、糯米、蜜枣、豆沙……食材早已备好。

“粽叶是一种统一的称呼,一般包粽子的叶子都叫做粽叶。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选叶子时,要选身形修长、叶面宽整,米则用新鲜的圆糯米,肉选肥瘦相间的去皮肉,肥肉更是风味的精华所在,加入调料腌制2—3小时,味道才会更纯正。”刘女士说。

FOODLVE经过传统老法包制、高汤恒温熬制两道工序,再用锡箔纸锁住鲜味,还原了老徐州本地粽子的味道。轻咬一口,袅袅热气清香扑鼻。

传承习俗 巧制传统“香囊”

小时候过端午,总要戴上香囊。因为过了端午天气开始炎热,许多潜伏的病邪渐渐苏醒,因此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屈原的《离骚》中有一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蓠、芷、秋兰都是香草的名字。

学会了古法粽子的制作,徐报融媒小姐姐带您跟随编织达人一起学做香囊。

这是一款带着淡淡薰衣草香的“粽情于你”,是编织达人武树专为端午设计制作的。在她的案头上,摆满了粽子、龙等各种形制的端午香囊造型。

现如今,很少有人会在身上戴着小小的香囊。于是,武树设计的香包都变成了小粽子状、小尾巴状萌萌的香囊。无论是挂在家里还是作为礼物送人,都很可爱且又不失传统的美好寓意。

“因为年轻人喜欢特别一点的,所以我把香料换成了青年人喜欢的薰衣草、驱蚊草等。”武树说。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武树说。

对于香包的创新,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温德朝表示:“所谓创新,是指民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要积极适应当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口味,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现代科技的照耀下光亮璀璨起来。武树创新设计的端午香包,实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既拥抱了时代,又赢得了市场,还传承了民俗文化。”

徐州地区端午有哪些习俗

五月初五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对端午节的叫法也不同,徐州地区古时把端午节叫为天中节。

清同治年间徐州睢宁诗人陆荫培有首《端午》诗,记述当年徐州人过端午节的情况:

角黍满盘中,沿来自古风。佩囊粘艾绿,樽酒点榴红。

茧虎夸形似,花狮斗彩同。一年几佳节,欢喜是儿童。

那么,徐州地区百姓怎样过端午节?记者请教了我市著名民俗学家李世明老师。

包粽子

徐州人一般是端午节前一天把粽子包好,炖在炉上,夜间煮熟,满屋飘着粽叶香味,早晨分而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徐州南湖、三官庙、北望等河塘边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包法有的用细线扎,有的用草茎扎,有的高手不用这些,就用锥子戳个眼,将粽叶尖穿过而不会散开。

徐州地区传统粽子多是红枣、江米,传统形式为三角形。民间老艺人兰庆芳先生,通过整理挖掘传统食品制作技艺,重现彭城“灌汤粽子”传统工艺。据老人介绍,“灌汤粽子”的制作关键就在于“粽馅”的制作,馅如果太干,粽子煮好后糖汁会少,口感不好。如果馅太湿,在煮制过程中就会融化,变成一锅“甜饭”。制作“粽馅”首先要将炒好的花生、芝麻,还有青红丝、桂花、果仁、果脯等都进行搅碎,然后加入少许白糖、猪油搅拌。

老人称,因为粽子的煮制过程要两个多小时,所以“粽馅”要先进行“过水”,就像滚元宵一样,将“粽馅”过至少3次水、滚3次米面。经过这样一次过程,“粽馅”就裹上了一层米粉,不至于在粽子里融化。

吃“五红”

吃“五红”原来多在南方时兴,如今人口流动,徐州习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也兴起吃“五红”。“五红”是指五种红颜色的食物,有的是苋菜、红萝卜、樱桃、红辣椒、鸭蛋,凭此祛除五毒,其实是借此补充营养、祛除湿沥。眼下几家菜市场,随着端午节的到来,五红菜畅销。

吃独头蒜

大蒜头是没有分瓣的蒜,蒜中的蒜素就没有分家,自然比分瓣蒜中所含蒜素更多,价格也高数倍。其中,紫皮独头蒜又比白皮独头蒜味浓,药用效果更好。大蒜自古就是天然杀菌剂,有“天然抗生素”之称,是人体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天然强健剂。独头蒜可以煮,或火烧,去除其辛辣味,不刺激肠胃,可以防治痢疾、蛔虫。在古医学典籍流传下来的疗法中,把独头蒜或捣烂或切片敷于患处,可以治疗肿痛、冻疮、肉刺、疖子、牙痛、毒虫叮咬等。

插艾条

早晨起来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徐州的艾,又名家艾、艾蒿,周围山上很多,以前都是上山去采割。现在市场街头会遇到贩卖的摊贩,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有的人家用艾叶、榴花、蒜头,制成盆景式样的造型陈设案头。其实,艾不仅用来净化空气,还可以食用。一位张老先生回忆说,“小时候,奶奶会掐些野艾嫩芽,与玉米、白干掺和的面粉做成菜饼,给孩子吃,并说‘吃了艾叶饼,解毒防百病。’如今艾芽价格不菲,已经成为了一道舌尖上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