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家长『平常』 孩子方能『不平常』

2021-06-1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6-1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戏”终于落下帷幕。今年,我市共有2.4万名考生迈入考场,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一个考生身后,都对应着一个家庭,牵动着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因此,透过这幕“大戏”,我们应当看到更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父母,早已成为高考的“特殊考生”。“旗开得胜”“一举夺魁(葵)”“一定高中(粽)”……各考点外穿着旗袍、撑着向日葵伞、举着粽子的家长们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把“高考谐音梗”运用到了极致,无不希望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带来好运。热闹背后,我们不仅看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更多的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带来的教育焦虑。

毫无疑问,“高考谐音梗”包含了大家对考生的浓浓祝福、寄托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可是站在考生的角度,过高的关注度、过多的仪式感,无形中给考生增加了许多压力和焦虑。相比之下,昨天下午在徐州高级中学门口举着“反正人生来日方长”手绘纸板迎接孩子的一位妈妈,像一股清流,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原本应有的面貌。

高考的确是一场重要的考试,但也仅此而已。对高考的重视,应该回归到理性而又平常的心态。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坚守好自己的“平常心”,创造条件给孩子减压,为他们营造平和心态,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这场考试。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传”,压力和焦虑的传递也是如此。想让考生以“平常心”应考,家长们不妨先让自己有颗平常心,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孩子们感觉到“一切如常”,自然就能放下过度的压力和焦虑,从容面对考试,才更有可能发挥“超常”。

胜出者绝非一日之功,一考也未必能定终身。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抛出的观点获得普遍点赞:“只有分数的孩子赢不了人生的大考”“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就没有核心的竞争力。”这种回归本质的教育观点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分数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的教育需要高分,但是不能只有高分。只靠分数,孩子无法在未来的大考中胜出。只有拥有健全而优质人格的孩子,拥有全面而优秀素质的孩子,才能够赢得未来,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更强的整体实力,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更高的幸福程度。

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平常心”,愿家长们能告别“鸡娃”,远离“内卷”,用“平常心”看待教育、对待孩子,给学校和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孩子们从“平常心”中汲取力量,以积极的心态全面成长、用平和的心态接纳成败,用奋斗之笔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美丽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