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讴歌伟大时代 厚植家国情怀

2021-06-0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6-0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6月4日下午,贾汪区马庄村文化礼堂内座无虚席,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记协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巡讲团”走进马庄进行宣讲活动,来自全省新闻战线的8位新闻工作者,深情讲述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勤奋工作、英勇奋斗的感人故事,展示新闻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胡俭:我和两位打工仔

扬州日报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区域二部总监胡俭以《我和两位打工仔》为题,从自身的打工经历引入采访颜展红、陈家顺这两位特殊打工仔的事迹,他们特殊的打工故事,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好记者?那就是,“为老百姓当记者,为困难者当义工,这条路,不管有多苦、有多累、有多难,我都走定了!”

康森:“90后”的约定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康森,通过采访一位转业到教师岗位上的老战士田健刚70年矢志不渝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感人事迹,明白了90多岁的田健刚这一生的信仰是什么,那就是共产党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的精神。

许露露:写最接地气的稿

新华日报乡村干部报编辑部副主任许露露以《走最难走的路,写最接地气的稿》为题,向大家讲述了在乡村振兴中,一个个共产党员扎根基层、扎根山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和崇高境界,为改变乡村面貌、改变农民命运贡献自己的知识、财富和人生。

周娜:把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讲给你听

睢宁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主任周娜以《把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讲给你听》为题,分别讲述了用一生守山种绿的护林人周云鹏,省委驻睢帮扶工作队队员、派驻梁庙村第一书记谢洁两位乡村守候者,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力量在基层的最好诠释,看到了我国无数的乡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不为自己为农民的人,乡村振兴才有了源源不竭的活水。

谢喜卓:最美点赞

现代快报摄影记者谢喜卓为大家深情分享了一张被网友们称为雪中《最美点赞》的照片,这是一个关于人民子弟兵的感人故事。大雪覆城,官兵凌晨铲雪通路;深夜的哥看着干净的道路伸出大拇指为子弟兵点赞;记者无微不至的观察拍摄……这一切都为《最美点赞》的火爆埋下了伏笔。通过他的分享,让听众感受到子弟兵的为民情怀、百姓对子弟兵的感激,以及记者爱岗敬业的精神。

杜勇清:八百勇士,碧血天山英雄路

淮安日报社经济民生部主任杜勇清讲述了800多名淮安籍官兵40多年前修筑一条天山公路的故事,向世人呈现了一段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悲壮历史。1974年,一万余名战士挺进冰天雪地的天山深处,用时10年打通中国边境军用物资运输通道,168名官兵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个个最可爱的人,他们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精神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动容,很多人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裴凌曼:永远的初心

宿迁日报社民生新闻部记者裴凌曼向大家分享了“找党老人”张道干的感人事迹。张道干在共产党员马振藻的影响下参军入党,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战斗,可是由于地方党组织遭到破坏,党员名册全被毁了,他从此失去了党员身份。张道干复员回乡后便开始漫长的“找党”生涯,70年过去了,最终在记者的帮助下,93岁的张道干终于恢复了党籍。从“丢失党员身份”到“找回党员身份”,张道干用尽了一生的时间,寻找一个叫信仰的“家”,老人找党的故事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

杨锐冰:开山岛精神与时代同行

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采访中心综合二部主任杨锐冰,通过讲述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故事,阐释了每个人的坚守,或许是矗立国门的边关哨所,或许是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或许是练兵备战的万里疆场……王继才爱国奉献的精神,如同种子一般,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