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铜山 > 正文

乘势而上推进乡村振兴

2021-06-0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6-0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市委驻铜山区帮扶工作队2016年成立后,每年组织后方帮扶单位和帮扶队员们一起去村里现场观摩,了解脱贫攻坚成果,看看实实在在的变化,在铜山已成为一种惯例。即便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今年这个惯例仍在继续。

6月4日,17家后方帮扶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10余位帮扶队员在云泉山庄集结完毕,一路向南,直奔铜山区棠张镇,一起看看脱贫攻坚的成果、乡村振兴的新画面。

位于棠张镇的铜山区现代农业展示馆,是一栋占地5180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玻璃温室,里面设置无土基质栽培、水雾栽培、家庭生态农业种植三种种植模式。长在空中的甘薯、追光栽培的小白菜,不断刷新着大家对于农业科技化、现代化的认知,也打开了帮扶队员们继续带领所帮扶村走乡村振兴之路的新思想。

帮扶队员韩胜铭一边看,一边与同伴闲聊:“咱帮扶的窦家村,还停留在传统种植阶段。这几年,村里成立股田制合作社,通过规模种植、调优种养结构,提高了集体经济实力,虽成功脱了贫,但这一趟观摩,让我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新趋势。回村后,俺们也得从这个方面谋划,不光要带着村子脱贫,还得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在江苏好的食品有限公司,了解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合作开发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坚果沙琪玛、水果沙琪玛、榴莲沙琪玛、无糖沙琪玛等已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大家也深受启发,边看边记,边记边想。

对于每一位市委驻铜山区帮扶工作队队员而言,乡村这几年,每年都有新变化。5年来,铜山的每一个经济薄弱村,都是他们攻坚克难的“战场”。5年来,不断攻坚克难,让这里的乡村一步步摆脱了贫困。

2016年以来,经他们谋划和协助,近200个扶贫项目顺利实施,形成资产总值约2亿元,每年资产收益近2000万元,17个省经济薄弱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由2015年底的平均5.7万元,到2019年底的平均达到35.7万元。何桥镇机场搬迁安置区建成了光伏小区;单集镇江苏绿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设了13个扶贫车间,帮助1500人实现就近就业;房村镇的寒门学子,有了“壮苗扶智”工程的帮助,可以为了心中的梦想无畏前行……

看完乡村的新变化,大家又围坐一起畅谈现场观摩的收获、感受、思路。“虽然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但脱贫攻坚成果还需巩固拓展,还需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天的现场观摩启发很大,感受很深,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后,咱们可不可以由帮扶村梳理出最希望解决的帮扶清单,我们按照清单来开展精准帮扶,把人、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让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后方挂钩帮扶单位团市委机关党委书记蔡成君在座谈会上,与大家进行新一轮的思想碰撞,对于帮扶方式即刻有了新的想法。

铜山区委副书记、市委驻铜山区帮扶工作队队长孟庆元表示,这样的现场观摩,铜山将继续进行,以后将更多地走到田间地头、扶贫车间、扶贫项目,“帮扶队将围绕脱贫低收入农户增收、经济薄弱村增收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实施富民强村精准帮扶行动,努力让低收入群体逐步向中等收入迈进,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平均达到100万元以上。脱贫任务结束了,我们将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目标再出发。”

脱贫不是终点

乡村振兴再出发

◎胡明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势必还需把乡村振兴的后续文章做好做实,以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脱贫成果的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事实证明,脱贫后,原先的经济薄弱村有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迫切需求,对文化、法治、生态等需求更加凸显,增收致富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这都需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无缝衔接,将后续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工作机制等在乡村振兴的大框架下统筹安排设定。

有了脱贫攻坚打下的良好基础,努力让摘帽地区在乡村振兴中赶上来,曾经的经济薄弱村,不光能摆脱穷,还可以有更大的目标、更美的憧憬、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