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排头兵
|
||
|
◎徐报融媒记者 郑微 通讯员 鹿娅
5月28日,我市召开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三次联席会议暨工作推进会,通报产改典型案例,表彰首届最美产业工人,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徐州作为江苏的先行试点地区,要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以过硬成果把先行变为“先成”、让试点成为“示范”。2021年我市产改工作将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行动,按照“硬性要求与软性倡导结合,先行试点与全面推进结合,政治保证与思想引领结合,技能培训与产教融合结合,精准维权与普惠服务结合,实践总结与前瞻谋划结合”的要求,进一步聚集成员单位力量,统筹市县两级改革,强化重点企业标杆效应,以实施年度70个项目为主抓手,推动产改工作提质增效,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思想引领 坚定跟党走信念
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为主线,深入开展产业工人党史学习教育,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产业工人从百年党史、百年工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持续深化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推进党建、产改、工建一体化建设,打造企业党建引领品牌阵地,培育非公企业“红色先锋队”,推动国企、非公和混改企业发展产业工人党员数比去年有新的提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组织不少于100场“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宣讲,建设一批劳动(劳模)主题公园(广场),打造一批“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样板,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政治保证
强化主人翁地位
抓住市、县两级党委、人大、政协换届的契机,落实“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的改革要求,拓展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选择部分非公企业开展扩大职代会审议通过产业工人事项范围的试点工作,把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方面的事项与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等重要问题一同编制成公开目录并定期更新,适当提高优秀产业工人在公司董监事中的比例,畅通产业工人有序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
围绕素质赋能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机制,鼓励企业行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效对接,建成20个产教融合示范性平台,积极申报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落实“555引才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开展“名师带高徒”和新型学徒制培训、“英才名匠”和项目制培训、产业工人“四单”精准培训、“求学圆梦”与“赋能成长”行动、劳动壮美新徐州主题竞赛等多元化培训和比武竞赛活动,年度培训不少于12万人次,推动不少于2万名产业工人提高技能等级;打造“园区跨企业产业工人培训中心”,建设产业工人聚集区“文体小站”,推动建立“育、训、赛、养、活”一体化基地,实施“培训+”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壮大产业工人技能人才队伍。
围绕待遇提升
打通成长通道
深化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建设,年内组织3场全市性现场推进(观摩)会,通过协商共决推动“能级工资”、劳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原则,选取国有和民营企业试点建立技能水平、工作业绩、价值贡献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建立体现技术水平价值的补贴性津贴制度,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股权制、年薪制等分配形式。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有关文件要求,走进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解读,持续优化政策设计,探索创新工作举措,着力帮助企业解决提高技术工人待遇遇到的难点问题,让技术工人的待遇有保障、有提升。
围绕权益维护
提升幸福指数
实施“立业彭城·工创未来”就业创业服务行动,加大徐州“工惠贷”力度,年内支持150家以上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不少于5000名产业工人稳岗就业,建立20家“关爱·圆梦”就业实践基地。在产业工人中推行“我的安全行为小目标”“亮出我的安全行为承诺”等21天打卡计划。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援助产业工人志愿行动,服务基层企业1800家、一线产业工人20万人次以上。选取市重点培育工业企业(集团)及中小企业,为苦、脏、累、危等岗位工作的4000名产业工人赠送意外伤害保险。在产业工人聚集的乡镇、园区等开展产业工人“阳光少儿托管”、建设女职工“幸福知行空间”、推进“职工书房”和“产业工人服务共享中心”建设,让更多产业工人享受到常态化、普惠性、精细化的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