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沛县 > 正文

县委书记住农家

2021-05-3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5-3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李梦虎  沛县融媒记者 蔡承松  通讯员 魏明毅 沈运华

5月底的沛县,麦子开始成熟,从无人机俯瞰,整个沛县像金色的海洋。一座座村庄就像海洋里的一座座红绿相间的小岛,红的是房顶,绿的是树木,一户户庭院就像这片海洋里的一个个“港湾”。

5月29日,在沛县张寨镇李庙村下辖的刘庄自然村,冯雪莲家的“港湾”里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沛县县委书记吴昊。

29日到30日,吴昊带领县委委员在刘庄村东北角的中共沛县党史纪念馆召开沛县县委委员工作务虚会。1929年,中共沛县第一个特别支部在这里的青墩寺小学诞生。

为什么这个时候到这里开这个会?

吴昊说出了三个想法,第一,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总结经验、剖析问题、集聚智慧,向新一届县委提建议;第三,领导干部吃住在农村带头转作风。

“咱如果不能到老百姓家坐一坐、喝杯茶,要说咱心里装着群众,谁能相信?”吴昊这样反问大家。

会前,沛县县委办公室通知县委委员们自带被褥,中午、晚上住李庙村下辖的刘庄自然村农家,在李庙村的“忆苦思甜大食堂”吃家常饭,晚饭后走访调研。

想要别人做到,首先得自己先做到,这是吴昊的工作作风。

29日,晚上8点半,开了一天会议的吴昊和同事们在村口同村民一起观看文艺演出后,就起身前往各自的“港湾”——借宿的农家。

一路走去都是硬化了的路面,每家门前都有路灯,这个村实现了户户通和户户亮。

“来来来,大家坐一起拉拉呱!”吴昊在冯雪莲家热情地招呼张寨镇党政负责人以及李庙村村干部落座聊天。

“移风易俗怎么推进的?”

“村红白理事会定规矩,酒席都在大食堂办,严格控制标准,避免大操大办。”

“村集体收入如何增加?”

“准备接手采摘园,和鱼塘打通,这样游客既能来青墩寺接受红色教育,又能去大食堂吃乡土菜,采摘、垂钓、住宿——这样就串起整个镇的旅游线路。”

“我们准备不收居民物业费……”

“不收钱大家就不会珍惜,如果确实有余钱,年底可以用分红的形式返还大家。物业费不收容易,等再想收时,思想工作就不容易做了!”

“我们准备选个村先试行拆迁……”

“哪个村的群众全部同意了,就从哪个村开始。一定要让老百姓当家,不要干部替百姓当家,这样工作就没有障碍了。一定要让老百姓自己思想通,咱们硬干不行,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真本领。”

大家越聊越深入……

房东冯雪莲,就坐在堂屋门口宽大的阳光房里静静地听着。门口放着两箱邳州蜜汁银杏仁,是吴昊送给她家的礼物。

1972年出生在新疆伊犁的冯雪莲,父母是赴新疆支边的四川人,她是随丈夫李玉红1994年到沛县的。二十多年来,她见证了沛县农村的点滴变化。

院子里的花架是棵干枯了的石榴树桩,树桩是用两包烟换来的,盖屋剩下来的碎砖、碎石,在这里都是宝贝……这个三间房子的院落,建于1987年。几年前,冯雪莲在房檐下搭建了一个大大的阳光房,一步一步,前后用了六七年,把这个庭院扮成一座文艺范特浓的“最美”乡村庭院,总共花了不到两万块钱。

就是在这个夜晚,沛县30多位县委委员分散在村子里的另外10个“港湾”里,同村民聊子女教育、聊乡村振兴、聊移风易俗、聊村容整治、聊宅基地产权改革……

夜深了,一座座“港湾”里,灯一直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