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铜山 > 正文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2021-05-2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5-2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王燕

铜山区单集镇姜集村黑土地自然村经济基础薄弱,多年来,村里没有路灯。去年,铜山区实施由人大代表票决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投资2844万元为偏远镇村安装路灯2.44万盏,黑土地村从中受益,面貌焕然一新。如今,黑土地村的夜晚不再是寂寥无声的,老百姓走出家门在文化休闲广场跳舞、娱乐,大家都说,这件民生实事真正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自2019年铜山区率先在全市启动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以来,目前已实现区镇两级全面铺开。两年来,铜山区区镇两级人代会共票决产生民生实事项目178个,累计投资金额30多亿元,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放大了民生实事项目的社会效益。

■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菜”

为了让民生实事项目能够精准体现民意,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前,铜山区积极对全区民生需求进行摸底。通过多种方法,公开向社会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广泛深入调研,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收集社会和群众普遍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相关部门对征集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形成候选项目建议方案。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议对建议方案进行研究审定,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最终确定年度民生实事票决候选项目。

近两年,铜山区、镇两级先后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750多条,整理提交民生实事候选项目230余件。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初定环节实现了群众需求和政府决策的精准对接,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美好愿望。

■从“领导拍板”到“代表表决”

“票决制实施以前,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项目决策、实施和评价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有时实事办不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一位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感慨地说。票决制实施后,民生实事项目从原先的“领导拍板”改为“代表表决”,把一件件老百姓亟待解决的民生实事通过代表们的选票,以可量化的标准甄选出来,把民生实事真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据统计,铜山区区镇两级政府近两年来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得票率均在87%以上,2020年教育提升工程和养老保障工程,得票率分别在96%和97%,2021年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提标工程获得了98%的代表支持。

■从“事后问效”到“全程监督”

“以往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一般都是对完成情况开展一次视察,但现在更注重的是过程监督。”一位区人大代表告诉记者。票决制实施以来,铜山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票决项目监督领导小组,重点围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策落实、项目进度、资金管理、项目质量、环保安全,开展 “五维联督”。

两年来,5个监督组共开展调研视察32次,现场督查10次,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预评估1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71个。镇级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由各镇人大成立监督小组,将监督活动纳入代表小组和选民代表活动内容,不定期跟踪项目进度,定期汇总项目实施情况。

■从“一人划船”到“众人划桨”

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崭新机制,让政府的“一人划船”转变为汇聚多方力量、凝结多方智慧的“众人划桨”。区政府将民生实事办理纳入绩效考核,作为对领导干部业绩评定、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各相关部门答卷意识明显增强,部门之间联动有力、配合顺畅,推诿扯皮现象明显减少。

去年,虽然受疫情影响,票决的10个项目均全面完成,其中教育提升工程、农村户户通工程均提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在今年初召开的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上,全体代表对2020年铜山区10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所有项目测评结果均为“满意”,其中8个项目的代表满意率在98%以上,2个项目的满意率在95%以上。一项项落地开花的民生工程,回应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升腾起百姓幸福生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