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院士的三次教诲让我受益终身”——原空军后勤学院高级工程师袁洪波曾与袁隆平交往十多年
2021-05-2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5-2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甘晓妹 吴云)“国士无双!一颗农业领域的星星陨落,这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5月22日中午,惊闻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噩耗,原空军后勤学院高级工程师袁洪波震惊又悲痛。袁洪波十多年前就认识了袁隆平,曾三次当面聆听他的教诲且受益终身,还打算今年疫情平稳后去长沙看望他。
今年70岁的袁洪波,退休前是空军后勤学院的教师,致力于生物农业技术的研究,曾在学校成立农副业生产教学基地,他对袁隆平院士一直非常敬仰。十多年前,通过湖南省农科院一位朋友的介绍,他有幸认识了袁院士,两人聊得非常投机。得益于先生的悉心指导,袁洪波开始探索现代生物农业技术,提出微生物种养殖法,后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定为引智项目。
“我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是在2017年8月,袁院士给我写了一幅字——勉洪波教授:让杂交水稻成为一带一路的友好使者,还送了我几本他的传记。”袁洪波回忆说,那时候袁院士很清瘦,但精神矍铄,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平易近人而又诙谐幽默。在先生的启发下,袁洪波又开始研究用生物技术改造盐碱地用于种植水稻,后来这项技术在海南得到应用且获得成功。
2018年9月,适逢袁隆平院士88岁米寿,袁洪波前往长沙看望,那是他们第三次见面。随着交往的深入,袁洪波对袁隆平越发敬重,“先生终身奉献于农业的精神让我感动,他确实是扎根于田间地头的学者,不是埋头在研究室的专家。而且与传统的农业专家不同的是,先生有文化有修养,还能用英文做学术报告。”
袁洪波很早就跟袁隆平的秘书约好,2020年去拜访先生,袁隆平还答应再当面给袁洪波题一幅字——“让生物技术为农业服务”,结果因为疫情耽搁了下来,改为今年合适的时机再去,没想到等来了这个噩耗。袁洪波非常遗憾、悲痛,但先生的教诲会一直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