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徐州经济新常态发展下的“疫去‘春’回”

2021-05-21  来源:  编辑:张传宝
2021-05-21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2014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2014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新常态”3个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近四年时间,徐州有着日新月异的长足发展,地铁的开通、观音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一系列商业体的建设、各大医院和学校的扩建或新建等,不断激活市场活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七周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市经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定恢复、持续回暖,主要指标逐季向好、加快提升,经济结构持续调优,创新动能不断释放,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全面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

      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不进则退特征明显。虽然今年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但在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不减。部门行业、县域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实体经济困难依然不少。

      “唯奋进者强,唯实干者胜”。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一方面我们需要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准确把握徐州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质量和速度“两手抓”,立足长远抓好当前;另一方面,狠抓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创新、开放、金融、信息等平台功能,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人才对科技的支撑力,加快政策创新和营商环境建设,切实提升招商实效。同时,加快培育“巨人”和“小巨人”企业,不断做大新兴产业规模、提升比重,集中力量做强新兴主导产业,激活市场“一池春水”,持续注入徐州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朱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