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张辅世: 让648名儿麻患者“站起来”

2021-05-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5-0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为了帮648名小儿麻痹症患者找到人生的希望,邳州退休老人张辅世耗尽心血四处奔波建起了“希望之家”,让9名残奥乒乓球冠军从这里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张辅世去世后,他的子女和志愿者接过了“希望之家”的接力棒,大爱精神仍在邳州大地延续。

1989年夏,苏北鲁南地区连降暴雨,邳县与山东接壤的几个乡镇水源遭到污染,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简称“儿麻”)暴发,导致近千名儿童发病,648名0到3岁的儿童单下肢或双下肢瘫痪。时任邳县卫生局副局长的张辅世,下乡调研时亲眼目睹了几百名儿麻后遗症患者在泥地上跌倒滚爬的情景。他暗下决心,一定想办法让这些孩子重新站起来!

张辅世将省市下派的48名医疗专家分为6个组,分别深入到患者所在的乡镇,逐户逐人检查身体。经过连续28天的奋战,专家组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张辅世撰写了调查报告,提出要让这些患者重新站起来,必须先进行手术矫正,然后再配上肢具,通过康复训练,靠拐杖的支撑才有可能站立起来走路。

1993年,57岁的张辅世退居二线。本该在家享清福的他,却开始了另一段忙碌的人生。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四下里开展儿麻调查,几个月下来,他撰写了厚厚一堆患者家访材料,还整理了照片、录像20多盒。接下来几个月,他跑遍了邳州和徐州相关单位,得到了十几万元的经费。可是,要为600多个残疾孩子建一个“家”,这点钱,真是杯水车薪。

于是,张辅世和老伴坐上了火车,三次去北京汇报邳州儿麻情况。经多方筹措,1995年12月5日,“希望之家”诞生了,648名残疾儿童有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之后的十几年,“希望之家”先后为这些患者做矫治手术851例次,为455人配戴了假肢,还为100多人配了轮椅。除21人仍需靠轮椅活动外,大多数靠假肢站立起来了!

站起来、学文化、走出去,是张辅世给患儿规划的康复、成长之路。他请来专业老师,教孩子们书法、绘画、剪纸,还组织成立了民乐队、乒乓球队,先后培养出了9名残奥乒乓球冠军。

2010年,“希望之家”完成了对儿麻患者的培育使命,兑现诺言的张辅世老人于2011年底因病去世。如今的“希望之家”已经转型成为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基地,日常事务由其子女打理,仍然坚守着张辅世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