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麦田里的红色“甲壳虫”

2021-05-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1-05-0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于珑

4月28日下午3时,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下,沛县五段镇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里生长的麦苗生机勃勃。

春风不时吹过,拨开一层层绿浪十分壮观。绿油油的麦田上空飞来一架无人机,放飞无人机的小伙子——徐报融媒摄影记者白雪,连续调整最佳高度和角度寻找最美“画卷”。

这时,绿色海洋里出现一只“爬行的甲壳虫”:红色的“甲壳虫”张开两只“长辫子”喷洒出白雾……小伙子兴奋地哼起了京剧。

“麦子六成熟了,6月10日左右完全成熟收割,这是喷洒第四次药。”50岁的褚衍柱是这台红色“甲壳虫”——植保机的主人,他开机到田边检查单架式喷杆,又摘下了防护口罩。

“它不仅会喷药,还会播种,咱国产的‘沃龙’噪声超低,开起来特舒服。”春节后,老褚花5万元购买了这台植保机,当天是它为主人出力的首秀。7年前,老褚在外地创业后返乡承包了400多亩地种麦子和水稻,这台“甲壳虫”是用的第二台植保机了。

“后六段村180亩、刘庄村230亩、五段村50亩,喷洒一次药要2—3天,媳妇负责配药,我开机器。”老褚说,气温逐渐升高,虫害也开始发生了,麦蜘蛛、麦叶蜂是两大主要虫害。

麦蜘蛛和麦叶蜂,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是危害盛期。麦蜘蛛多发生在地热高燥、土壤干旱的麦田,尤其春旱时易发生。麦叶蜂以幼虫危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严重时可将全部叶尖吃掉。影响了小麦的光合作用,造成小麦的产量下降。

“‘说曹操,曹操到’,媳妇那边的药调剂好了,我一会去上新药。”老褚的妻子给他打来电话。

他说,药物用量计算和药物调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每亩用量为30克。同时,调配中,要避免用井水配置药液,因为井水含矿物质较多,特别是镁、铝等物质。遇到水较浑浊需进行过滤,保证药剂在水中充分分散均匀,确保药物喷散出去的效果。

“农药配制时,不能处于下风向,需处于上风向,并且不能用手伸入药液搅拌。”老褚的妻子王凤兰说,农药容器倒完时需用水装满再倒一次,农药空瓶、空袋不可随意丢弃,不可留作它用。

“除了自家的400多亩地,我和媳妇还会给村民们帮忙,等到麦收时大家也一起来帮我们。”老褚的两个孩子都在徐州市区上班,他说农业机械化越来越普及,而且工作效率也高,孩子们农忙时回家也帮不上啥忙。

老褚的手机又响了,是村民请他给小麦喷药的。老褚看了看手表跳上“甲壳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作业。随着机器发动,两只“长辫子”缓慢张开后喷出轻柔的白雾,“甲壳虫”又游进那片绿色波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