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青春
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教师蒋炜:
“金牌教练”哺育精兵
◎文/徐报融媒记者 王岩 图/徐报融媒记者 周杰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技能竞赛国家级专家裁判员、全国技能大赛冠军指导教师……你可能想象不到集如此多头衔于一身的机械大师,竟然是位年轻的80后,他就是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教师蒋炜。
在同事眼中,蒋炜是技能赛场上的“拼命三郎”。2010年8月,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前夕,刚新婚不久的他,因为忙于训练,很难有时间陪妻子,更谈不上蜜月了。为了补偿妻子,他决定带着妻子去参赛。这趟特殊的“蜜月之旅”,最终也让他摘得了全国第二名的奖牌。正是凭借着这种追求卓越、勤奋敬业的状态,不仅让他年纪轻轻便获得了诸多荣誉,更成为蜚声全省、乃至全国钳工技能领域的专家。
在辅导企业选手吴东参加第九届“振兴杯”全国大赛那段时光,选手连续28天每天训练超过18小时,他也一直陪在左右。甚至在赶赴沈阳参加决赛的前一夜,他仍在和选手讨论技术细节直到凌晨3点钟。最终,当吴东以“冠军”的身份登上领奖台时,他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在他内心的“冠军”梦终于圆了。
多年来,他辅导的学生在各类大赛上累计获奖达70多人次,其中不乏李慧轩、董波、李攀攀、袁庆遥等活跃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精兵。也正因为如此,让他成了企业纷纷点名的“金牌教练”。
竞赛场上,蒋炜是令对手生畏的实力派选手和“金牌教练”,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一名一体化专业课教师。
平日里,有着丰富技能经验的他,善于将鲜活的实践案例,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有效实现了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此外,蒋炜还潜心进行教学研究,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主编的3本部颁教材已顺利出版;主讲的2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技工院校“精品课程”。
“做事用心、待人诚恳”,这是所有同事、领导对蒋炜一致的评价。作为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教研室主任,蒋炜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特别注重促进和带动团队伙伴共同提升。至今,他所带领的教研室共出版10多本部颁教材、荣获40余项国家/省级教研成果、承接3项徐工集团“八小”创新项目累计节约资金60余万元……
选择从教终无悔,追求筑就成功路。2017年,蒋炜还有幸被评选为“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7最美职教教师”。
贾汪区“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话务班班长周丽丽: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 |
周丽丽在工作中。 |
◎文/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 图/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您好,这里是贾汪区政府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好的,您的问题,我们已做好了记录,将转达给相关部门,尽快给您答复”……记者刚走进贾汪区“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话务大厅,就听到话务员们甜美而干练的声音,大厅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天,我们都会接到200多个热线电话。”话务班班长周丽丽告诉记者。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周丽丽带领值班人员坚守岗位,用心用情维系群众与政府沟通对话的桥梁,用奋斗为青春渲染出最亮丽的底色。
在周丽丽工作的电脑上,记者看到满屏幕的电话记录:来电问题描述、来电目的、市民信息、工单派递等各类信息完整而清晰。“今天上午我们就接到市民有关景区停车场收费、货车通行存在安全隐患等各类市民咨询的问题,我们整理好后将及时派发工单给相关责任单位部门,尽快给市民答复。”周丽丽说。
“我们是7×24工作制,不存在节假日的事,休息都是替换上班。只要热线话务中心有事,我是随叫随到。”周丽丽笑着说。
“热线在工单办理中严格按照省、市‘12345’在线要求,群众来电15秒接通、1个工作小时签收、3个工作日办结。”周丽丽告诉记者。周丽丽从热线开通就从事热线服务工作,多年以来,帮助诉求人解决了大量生活、生产中所遇困难和问题,“12345”热线群众满意率达96.8%,受到领导同事及群众的一致赞誉。她带领“12345”热线团队获得徐州市“12345热线先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称号。个人先后获得“全省政务服务突出贡献集体和同志”表扬、贾汪区政务服务“优秀服务标兵”、“贾汪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
在贾汪区行政审批局办公室主任郑晗眼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丽丽爱岗敬业,充分体现了使命担当和责任。八年多来,无论什么时间接到话务中心电话,她始终坚持第一时间赶到并妥善处理。“12345”热线每天都要接听很多群众反映问题的来电,当群众遇到困难时,难免情绪激动,每当此时她都能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经得起吵闹,受得起委屈,从没有和诉求群众争辩一句,通过温馨话语化解了无数矛盾。
西北大学文保专业学生:
我在徐博修文物
|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五一”前夕,西北大学13位文保专业的同学结束了在徐州博物馆为期1个月的实习。此次实习活动是徐州博物馆与高校在文物保护教学实践、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领域全方位合作的第一次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来自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技术专业2018级的这批本科生先后参与了睢宁县姚集小山汉墓、睢宁县张山汉墓、云东文化街区汉唐墓地、万达广场汉墓群等170件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内容涉及铜器、铁器以及漆木器等。
文物保护和修复既需要脑力,也需要体力、耐力。记者在学生实习期间多次到徐州博物馆文保科技中心采访,看到学生们在清理铜器锈蚀时,长时间、机械地重复一个动作,几位同学围绕一把带漆皮剑套的铁剑,为怎样分质地保护而小心地尝试。
跟随这批实习生而来的有三组老师,其中的一位带队老师对记者说:“因为学生实习时间比较长,老师各有教学任务和科研课题,所以老师是轮流过来的。学生在徐博的实习是一周6天工作制,目的是让学生们多做点工作,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我们鼓励学生在接触真正文物的时候,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办,遇到问题先去查文献,了解前人已经很成熟的做法。然而毕竟没有两件文物是一模一样的,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再去听取博物馆老师的建议,他们有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这种经验有时候比书本上的理论或是文献更实用。”
“第一次来徐州,徐州博物馆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贺康特同学说,“徐州作为南北交界地区,不同时代的文物让我们大开眼界,供我们实践的机会很多。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详细的修复方案,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实习工作总结汇报交流会上,学生代表张钟珊说:“此次实习既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补充了课堂之外的相关专业技能,掌握了不同类型文物的保护修复流程,提高了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更提升了专业的使命感、自豪感。”
据了解,徐州博物馆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构建的“馆院共建”合作模式,旨在合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和持续推进馆院合作。除了常规的实习活动,今后双方还将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合作,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及保护传承。
“徐州好人”驻徐王杰部队士官班长陈江海:
公益十年诺如歌
![]() |
陈江海在工作中。 |
◎文/徐报融媒记者 陆铭 图/徐报融媒记者 秦媛
入伍十年,公益如初;军营赤子,爱心为民。
2021年1月,“徐州好人”1月榜单揭晓,驻徐王杰部队士官班长陈江海榜上有名!“五一”劳动节,徐报融媒记者专访陈江海,聆听这位“徐州好人”背后的故事。
“我老家是福建省永春县的,小时候就跟着爷爷做公益。直至后来参军入伍,便形成了‘做人要做好人,当兵就当个好兵’的思想。”
陈江海告诉记者,他今年29岁,2011年入伍。入伍前,他就用自己打工所得建立了自己的“爱心基金”。入伍第二年即2012年,他便开始主动结对资助寒门学子。不仅如此,还发动成立了“三立战功连”爱心团队,热心帮助困难战友及其家庭。
2017年,陈江海转隶来到王杰部队,他与“学雷锋模范班”战士一起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活动。每逢助残日或者重大节假日,他都会积极为驻地家庭贫困学子、残障人士和残疾儿童送温暖、献爱心;
2018年11月,陈江海得知沛县启航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的残障儿童生活困难,便主动联系“绿军装”爱心公益团体,携手开展“大手牵小手,兵心连童心,军地携手共同关爱贫困残障儿童”主题活动,对困难的残障儿童进行走访慰问;
他从积攒的工资中拿出6000元作为捐助“爱心款”,为生活困难的儿童赠送洗衣液、图书、玩具等物品,还为他们订阅儿童书刊,用“爱心善举”温暖了困难儿童幼小的心灵;
他捐资助学了多名寒门学子,最早资助的三名寒门学子已经大学毕业并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其中两人当了教师,一人成为银行职员;
他每年都会报名参加部队组织的献血活动,节假日会跟着共建单位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
用爱心驱走阴霾,用行动照亮希望。这个腼腆的90后大男孩入伍十年来,先后从工资中拿出10万余元用于学雷锋做好事。
“别人有困难时,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种公益,我会一直做下去!”这是从并不富裕家庭走出的兵哥哥给出“爱如江水情似海 公益十年诺如歌”最贴切的答案。
铜沛街道道北社区工作人员张振侠:
上门认证解民忧
|
◎文/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通讯员 赵忠钰 图/通讯员 赵忠钰
“平时工作太多了,正好趁着假期集中办理。”5月1日,本该是休假的日子,但铜沛街道道北社区工作人员张振侠一早就出门忙活起来,走进辖区年龄大、行动不便的群众家中,帮助他们进行养老资格认证。
“我正愁怎么去社区认证呢,你们就上门来了,感谢你们提供的贴心服务。”孙大爷说道。家住港南小区的孙大爷,2016年因脑梗导致行动不便,无法到社区进行养老资格认证。“儿女在外地工作,不能帮忙。”了解情况后,张振侠带领社区青年党员志愿者,上门帮助孙大爷进行人脸认证。 “以后有别的困难也及时电话联系,我们会尽力解决。”张振侠临走时的话语让孙大爷心头很暖。
张振侠随后又来到了家住怡康花园的徐阿姨家。徐阿姨因病卧床,眼睛很难睁开。“认证时,眨眼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这种情况给认证带来了难度。”前几天,张振侠就来徐阿姨家帮忙认证过,但当时一直抓不到徐阿姨眨眼的状态。这次,张振侠做足了功课,首先拿出手机输入老人的名字和身份证信息,然后将手机对准徐阿姨随时准备抓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尝试,老人终于缓缓眨了眨眼睛,张振侠抓住了这可贵的瞬间对徐阿姨进行了人脸识别。“操作成功了!”张振侠和徐阿姨的家人都很高兴。
忙碌了一天,张振侠帮助辖区的6位老年人完成了认证。“一年一度的养老资格认证工作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通过手机APP开展认证存在较大困难。”为确保辖区老人能正常享受养老待遇,作为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张振侠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作为,上门协助开展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
张振侠自2012年就在道北社区工作,“社区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除了居民养老工作,还需要不定期为辖区残疾人、失独家庭打扫卫生,入户走访辖区困难家庭和残疾儿童,对辖区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张振侠不怕苦、不怕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在办公室等待上门为主动上门服务,全面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春自然”志愿者服务队:
用青春践履知行合一
◎徐报融媒记者 陈强 骆耀明 通讯员 祁大庆 高鲁
“您好,我是青年志愿者,有什么可以帮您?”在新开通的高铁新沂南站,旅客总能听到青春甜美的声音,看到一抹亮丽的蓝色,这是新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春自然”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景。新沂南站开通刚几个月,很多市民第一次从这里坐高铁,“同志,这购票机怎么用”“我是因公出差的,想要报销车票怎么办”,面对旅客的疑问,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及时帮助处理问题。志愿者服务队三个小组分别在进站口、取票大厅、检票口,协助站里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购票取票、人脸识别检票等工作,每天帮助旅客数百人次。
新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春自然”志愿者服务队于2019年12月成立,队长祁大庆同时兼任局团组织负责人。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秉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为服务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吸纳全局35周岁以下青年全部加入队伍。服务队刚成立不久,便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根据社区防疫人员不足、防疫工作存在短板的特点,青年志愿者们主动放弃休息,前往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工作。通过设置疫情防控展板、免费发放口罩、加强进出管理等方式,提高社区疫情防控能力。并根据部门职能特点,向群众宣传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法律法规,在各个饭店张贴和发放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宣传单,提升了群众的防疫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去年疫情期间发放口罩2000余个、宣传单3000余份,为新沂市的抗疫工作贡献了青春的力量。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们的身影。在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他们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公益活动,去年3月赴邵店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月赴马陵山林场开展春季森林防火宣传活动,5月赴骆马湖开展测量标志点维护志愿服务活动,6月在新安街道开展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7月赴窑湾敬老院开展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青春自然”的脚步踏遍新沂市的每一个角落。为加强志愿活动宣传,他们在抖音新媒体平台上创建了“青春自然”志愿者宣传账号,通过视频记录及发布的形式,专门宣传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及重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了上级团组织充分肯定,荣获“2020年度新沂市共青团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下一步,“青春自然”志愿者服务队将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青春践履知行合一,把爱心和青春的种子播撒在新沂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