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为徐州增添更多底气
◎樊海涛
在全国率先推出“交e登”,在商品房交付的同时,即可为业主办好产权证;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沙集镇成为中国家具电商产销第一镇;荣获“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先行奖”……这些是徐州积极探索以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民生改善、强化社会治理,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结晶。
徐州是老工业基地,国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称。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会带来交通拥堵、治安城管、市政服务、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而数字化管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系统的联通与信息共享,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让诸多老大难问题逐步得到化解。
徐州是江苏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近年来,我市以数字化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增量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了产业升级转型,让这座老工业基地浴火重生,未来更加可期。
建设数字城市的根本目标是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推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打造“徐州健康通”APP,实现淮海经济区十城公积金一体化等,一系列举措极大方便了本市乃至整个区域广大民众的生活。同时,政府部门将公共服务的目标、内容和流程与数字智能技术紧密融合,构建起智能化协同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过程中的堵点和痛点。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确立了长远的规划思想和指导方针,凸显了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已成为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必然选项。
当前,我市数字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尚有待完善、各领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科学技术尚不能支持城市全面的智能化等等,其中很多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解决。这需要部门间加强统筹、合理规划,准确把握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好顶层设计,以超前的思维、务实的作风,紧紧把握“新基建”风口,让数字赋能徐州经济创新发展,让城市之治亮点纷呈,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