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400天 建设园博园
|
◎文/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图/徐报融媒记者 吴国乐
备受期待和关注的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举行。目前,徐州园博园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在吕梁山悬水湖畔园博会主会场,每天有10000余名建设者在工地上忙碌着。五一假期,徐报融媒记者走进园博园,看看这些建设者们的五一劳动节。
郑百顺
与各施工方探讨沟通
41岁的郑百顺作为第三标段指挥部园林组园林工程师,每天奔波在场馆内的各大园区之间协调把关。于是,“及时雨”郑百顺也就这么叫开了。
自从去年年初入园,在这里工作的400多个日日夜夜,郑百顺一天也没有休息。园区内的行道树引进栽植过程中,郑百顺利用自己所学所悟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制订有效可行的方案,十余个品种、2700多棵行道树于今年2月前全部精细栽植完毕。
位于园区中轴线的“秀满华夏廊”,是郑百顺主要负责的区域,其中,徐派园林、清趣园都来自于大师设计团队,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为完美呈现大师杰作,郑百顺事前熟悉图纸,及时与设计师沟通,领悟设计理念。施工过程中每天现场巡查,与各施工方探讨沟通,及时纠偏。
史涛
谋定而后动
“300天、200天、150天、100天……”在新盛集团徐州园博园项目市政组负责人史涛的工作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作计划、工期节点等。为了能保证园博园工程顺利交工,史涛倒排工期,优化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昼夜奋战。
工程管理建设要想开好头、起好步,更需要“谋定而后动”。园区道路的建设除了自身管网建设的复杂性,还承担着园区通行的重任。因此做好施工策划是整体建设的支撑,是决定工期成败的关键。项目初期,他就完成了细节施工、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及进度关键节点管理等策划工作。在日常施工管理中,他时刻关注一线情况和现场调查,及时处理项目面临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吴伟顺
用高新技术呈现杰作
52岁的吴伟顺,是徐州新盛园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进入园博园现场后,他积极组织设计团队,一边深化建筑方案,一边进行场馆勘察和施工图设计,一边报送图纸专家审查。细化到设计院每出一张图,就审查一张图,马上交付现场实施,切实保障场馆建设顺利实施。
施工过程中,吴伟顺加强与院士团队沟通,注重新型建筑构造的建设落实。场馆建设方案中存在大跨度悬空、钢木屋架、装配式建造、竹木装配式利用、空间复杂的建筑造型等新型建筑构造形式,给设计和施工都带来巨大挑战。在设计过程中,吴伟顺和院士团队保持紧密联系,把握问题关键点,通过多次专家论证会形式解决问题,用高新技术呈现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