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睢宁县金城街道邱圩社区『五个一』工作法提升群众幸福感

2021-05-01  来源:  编辑:薛鹏
2021-05-01  


  ◎徐报融媒记者 李宁 刘作霖

  “小区保洁是否达标,附属设施还有哪些需要增加,为社区提供的服务还有哪些需要改进……”4月13日上午,在睢宁县金城街道邱圩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成辉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向社区居民代表一一询问。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睢宁县金城街道邱圩社区在实践活动中创新“五个一”工作法——“一杆秤、一本账、一张图、一个群、一个梦”,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担当能力,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既办成还办好,让社区群众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金城街道邱圩社区位于睢宁白塘河湿地公园西侧,东靠251省道,牛鼻河纵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4月13日,走进邱圩新型农村社区,映入眼帘的一排排农房仿佛两层联排别墅,社区布局大气,路面整洁。很难想象在三年前,这里还是“阴雨出门两脚泥,晴天出门一身土”的景象。

  邱圩社区以前布局松散凌乱,基础配套设施缺乏,很多房屋常年无人居住,逐渐成为废弃房,大量的闲置房屋、土地成了“沉睡的资源”。

  在邱圩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成辉的带领下,社区“两委”找准工作突破口,在2017年末从集中居住抓起,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1000余户新农房正陆续上房。

  “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启动初期,不少群众不理解,有的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都会打来电话咨询,大家心里没谱,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细致再细致。”张成辉和社区“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给群众讲解集中居住的好处。

  张成辉说,正由于邱圩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心怀公平公正的“一杆秤”,在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推进中,提倡阳光拆迁安置法,补偿标准、奖励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最终在20天内完成了8个组510户房屋的拆除工作,保障了新型农村社区如期开工。

  把实事办到心坎上,让群众直观地看到新农房的市场价值,是邱圩社区“两委”为群众算好资产增值“一本账”的一个缩影。而复垦出来的土地纳入合作社经营,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集体经济收入,集中居住带来的好处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社区还给群众绘好安置社区的“一张图”。多渠道推送邱圩社区的整体发展规划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效果图,让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未来 “生态、和谐、美丽、富裕”新邱圩的模样。

  提升服务质量

  满足居民需求

  “我家的电视信号突然断了,不知什么情况?”

  “稍等,马上派人去查看。”

  ……

  在邱圩社区,“一个群”的作用被充分放大。社区开设“无限邱圩”微信群,使社区居民的大小事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映,社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并帮助解决。群里还定期公开社区党务、政务、财务情况,推出各种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党员和群众的沟通交流。

  在邱圩社区服务中心楼上,敞亮的图书馆、健身房每到周末人满满的。“现在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大家对孩子的教育都抓得紧,别小看邱圩社区这1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实实在在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便利,尤其是家有小学生的更是拍手叫好。”金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邱圩社区长期坚持开展各种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累计帮扶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130多人,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切实为群众送去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做强富农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

  4月13日,在邱圩社区农产品展示厅,整齐摆放的生态米、荷叶茶、特色香薯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我们邱圩稻虾养殖生产出的生态米,目前产量还不大,但在外地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卖得非常好。”张成辉说,社区正在抓紧布置展厅,引进直播设备,争取尽快上线带货。

  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邱圩社区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品牌打造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南有世外桃源,北有荷塘月色,东有稻花飘香、西有薯一薯二”,张成辉上任时给邱圩社区居民勾勒的“乡村振兴梦”,已经成为现实。

  邱圩社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和物业公司,采取“一个中心、二个重点、三个特色、四个板块”运营管理模式,带动居民致富。合作社流转土地1364亩,自主经营藕虾、稻虾共养,特色红薯,中华白玉蜗牛养殖等项目,注册缘荷牌莲藕、牤牛王牌香薯、邱圩生态米、藕遇邱圩荷叶茶等特色品牌,实现“线下农超对接、线上平台销售”,产品畅销福建、上海、西安、北京等地。

  张成辉说:“社区将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五个一’工作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