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照亮教育未来
|
||
|
||
|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颜子舒 通讯员 张春恩
春意盎然,微风拂面,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27日,世界读书日刚过,以“阅读,照亮教育未来”为主题的铜山区第十七届教师读书峰会在铜山区电视台演播大厅启幕。400余名教师齐聚一堂,徜徉在这属于所有铜山教育人滋养心智、思想碰撞、增进友情的文化盛会。
这已是铜山区举办教师读书峰会的第17个年头,引领教师阅读经典,丰富校园阅读文化,不仅成为铜山教育文化建设的独特名片,更成为铜山教师对教育不懈追求的有力标志、推动铜山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铜山播下读书的种子。
经过17年的坚持与前行,如今的教师读书峰会以修身养性增添铜山独特魅力,以润物无声滋养铜山内在涵养。
借助阅读洞见教育的未来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17年的书香浸润,把铜山教师读书峰会打造成了享誉四方的文化品牌;17年的笃定坚持,让铜山的教师走向成熟、舞出精彩。
本届读书峰会以“阅读,照亮教育未来”为主题,这是一个充满张力的主题,强调了阅读的力量,重温了教育的使命,表达了对未来教育的追求。既是总结一年来读书成效的亮剑场,也是教师分享阅读成果的别样讲台。
“阅读形成思想,思想成就卓越。阅读为生命润心,阅读为教育铸魂,阅读为民族培根。让我们潜心阅读,发现教育的未来,让我们仰望卓越,照亮教育的未来,让我们扎根实践,创造教育的未来。”在本届峰会致辞中,铜山区教育局局长胡清华动情地说。
自2005年以来,铜山区在全市率先倡导教师阅读。从第一届“读书与成长”到第五届“阅读·管理·质量”,引导教师读出精彩,向阅读更深处漫溯;从第六届“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由”到第十届的“向阅读致敬”,引导教师养成阅读习惯,在守望中实现突破;从第十一届“阅读,跃起的力量”到第十五届“阅读,生命的进阶”,引导教师寻求内心的丰富安静,走向诗意和远方。铜山教师的阅读是为了“立己”,更是为了“达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清华谈了自己对铜山区连续17年坚持举办教师读书峰会的切身感受。
阅读是教师的姿态,也是教育的样态。教师要把阅读化作专业发展的路径。教师要化育他人,必先化育自己,要让自己成为一位“学识渊博,举止高雅”的先生。教师饱读诗书,他的才华、气质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教师还要把阅读化作学生的成长方式,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最好的教育,是师生手不释卷;最好的校园,是处处书声琅琅;最好的样态,是校园弥漫书香。
阅读要指向教育,也要提升教育。教师的立教之本是扎实的学识,教师阅读要内化于心,指向教育。要细读教材,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要研读课标,深入领会育人的目标;要追读名师,探寻专业发展的路径;要常读杂志,密切关注学科的理论前沿;要品读经典,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阅读让我们有见识,实践让我们有见地。教师的使命是立德树人,教师阅读要外化于行,提升教育。要重新认识课堂,提升教学生产力;要重新审视课程,落实学科育人;要重新把脉学校,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阅读要面向未来,也要创造未来。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用昨天的教育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毁掉孩子的未来。”2020年被视作“在线教育元年”,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教育者的书中藏着教育的未来,教师要借助阅读,洞见教育的未来。未来教育的本质一定是“关注人性,彰显个性”;未来教育的发展一定是“背靠技术面向人”,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是让儿童全面而自由地生长。
“未来不在明天,而在今天。”最后,胡清华向全区教师发出倡议,“要用今天的教育实践,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今天的教育,不能仅仅盯着知识,还要让学习本身更快乐、更有意义;今天的教育,不能仅仅盯着分数,还要让个体生命更灵动、更饱满。”
教师分享“我与阅读的故事”
本次读书峰会在开场曲《向阅读致敬》中拉开帷幕,共分教育培根、文化铸魂、读书启智、经典润心四个单元,展示了铜山教师别样的读书风采。一年一度再聚首,以书会友,分享收获,其乐悠悠、其乐无穷。
读史以启智,习典以昭今。《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全文虽只有1229个字,但是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涵盖了教育的使命、制度、原则等一系列问题。纵向读,知其源远流长;横向读,知其兼容并包;今日思,依然启智生慧。会上,很多老师都分享了品读《学记》的心得体会。
“一本书、一个梦,深深种在我心中。”房村镇新庄小学教师刘雪露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她认为,《学记》作为中国教育的经典著作,讲究“不官不器”,经典蕴含的智慧,需要研读,更需要践行。研读《学记》,是寻根中华教育之源,感悟民族智慧的绵长。践行《学记》,是用《学记》的理念去审视当下的教育,用当下的教育丰富《学记》的内涵。“研读《学记》,让经典重新焕发青春的色彩,仰起我们的教育自信。”
马坡镇九段小学教师冯仰科初读《学记》之时,认为艰深晦涩,纸上奥义,心中疑义,时而交织,时而对立,勉强理解字里行间之表意。复读此书,则是微言大义,字字珠玑。
《学记》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时教”突出学而有张、按时学习,“退息”侧重学而有弛、注重休息。所以对于学习应当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现实中,我们却经常听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要逼不死,就往死里逼”等等这样的话语。父母总是习惯把生活的压力转化为对孩子的期望,辅导班、特长班成为当代孩子校外生活的必修课。对此,冯仰科认为,要遵循成长规律。作为父母,要理性选择辅导班,与其让孩子们在“起跑线”上累得气喘吁吁,不如放慢脚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作为教师,更要在紧张学习的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休息时间,不仅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让知识得到充分的内化。
“最近,我们班一位平时活泼灵动的女孩一改往日常态,沉默寡言,闷闷不乐。原来是班上的一个男孩给了她一张写满爱意的纸条,让年幼的她手足无措。这时,《学记》中的话浮现于我的脑海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棠张镇实验小学的教师贾晗艺分享了她读以致用的经验做法。
“被人喜欢是件很美好的事,你无需感到恐惧,多年后,你会长成一个亭亭玉立,有见识、有思想的女孩,到那时,你便可以自由去选择属于你的美好,现在,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或许是更正确的选择。”听了贾老师的一番话,女孩脸上的阴霾尽去,笑着说:“老师,我明白该怎么做了。”后来,她的心重新安定下来,并且更加努力学习了,笑容又重回到脸上。
“和易以思”,是让生命自由生长。引导而不强拉,勉励而不挫伤,启发而不说尽,以此实现师生和谐,共同进步。“《学记》中简约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其真知灼见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像我从教路上的明灯,在我困惑无助时给我启迪,领略其教育内涵之隽永,探寻成为一名好教师的真谛。”
教师是群众中的知识阶层,教师的身体力行是最好的榜样,教师的率先垂范是最直观的标杆。本次峰会分别对10个优秀教师读书团队和10名优秀读书教师进行表彰。
汉王镇西沿小学教师李雪玲是此次峰会优秀读书教师代表。采访时,这位年轻的老师认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为教育正名、为时代奋斗、为梦想前行,而阅读则为老师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老师,我认为唯有读书才能提升格局,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谈到这次获奖,李雪玲表示这是一种鼓励和肯定,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未来,我将坚持不懈,将阅读学到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学生们。”
读书峰会已然成为铜山教育名片
此次铜山区第十七届教师读书峰会主会场活动现场胜友如云,当天上午在铜山区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的名著领读、家书诵读、辩论大赛、咏传经典等精彩节目赢得了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下午安排的名家讲坛活动,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赵宪宇副院长作了题为《深度阅读与专业表达》的专题讲座。对于阅读,赵宪宇强调了四个深度:“深度发现、深度积累、深度反思、深度迁移”,并对专业表达给出“学科表达、性别表达、考试表达、学术表达、管理表达”五条建议,让在场教育同行深感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阅读,照亮教育未来。坚持了17年的教师读书峰会,是一种经历、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生命的成长轨迹。一天的精神盛宴,紧凑充实的活动安排,精彩各异的讲座分享,获得了参会老师和嘉宾们热情高涨的反馈。大家一致认为,书香铜山,教师领航,在教师群体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引领下,铜山区必将开启一个教师读书的新时代。
当教师爱上阅读,就会步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通过读书,铜山区的老师们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数百位教师获得了各级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十多位教师获得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这对铜山的师资建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此次峰会上,《赵一曼家书》节目的表演者、来自张集镇中心中学的教师贺敏说。大许镇小学教师苏增则表示:“读书峰会带给了我很多收获,作为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引导学生们也多读书。”
如今的铜山,教师读书团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着。棠梨梦读书社、正心书苑、星火书友会、小荷读书社……一个又一个读书团队应运而生,不仅搭建起教师和书籍之间的桥梁,也联结了教师之间的情感纽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历经十七载的教师读书峰会,不仅体现出铜山教育人一种高贵的文化追求,更映照出铜山教育人执着的文化守望。读书的人是幸福的人。每年的读书峰会,热爱读书的铜山老师都会因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而快乐无比。
当读书与快乐牵手、和愉悦同行时,自然地孕育出一派清新怡人的美景,读书峰会已然成为铜山教育文化建设的独特教育名片并被不断擦亮。
阅读形成思想,思想成就卓越。阅读为生命润心,阅读为教育铸魂,阅读为民族培根。铜山教师将一以贯之、潜心阅读,发现教育的未来、照亮教育的未来、创造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