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八号门事件』史料展即将开展

2021-05-0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5-0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李姗 宋新

穿过充满烟火气的市井街道,位于闹市区的陇海铁路徐州西站货场里一片繁忙,一栋砖红色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在货场里面,在郁郁葱葱的松树、榆树掩映下,显得很是幽静。一块刻着“八号门事件旧址”的革命纪念标志碑立在楼前,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4月30日,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委网信办、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徐州市鼓楼区委、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货运中心、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北站、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承办的陇海铁路“八号门事件”、中共陇海铁路徐州(铜山)站支部建立史料展布展正式完成。

“八号门事件”

引发陇海铁路大罢工

“正在这栋楼举办的史料展还原了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事件。”鼓楼区委副书记陈健告诉记者。

1915年陇海铁路修到徐州,在北城门外修建了火车站。民国时期,徐州城区为铜山县所辖,因此取名叫铜山站。这段靠着外资修建起来的经济“大动脉”,成为洋人压榨中国的工具。彼时,陇海铁路总管由法国人若里担任,对待工人极为苛虐。铁路工人劳动强度大,收入却极其微薄,中国工人工资仅为洋人雇员的1%左右。

展墙上的一幅石制棋子图片引起记者的注意,上面写着“洋人总管奴役工人的铁证”。鼓楼区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李公汉是史料展的讲解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当时铜山站机车工厂的洋人和官僚以凌辱工人为乐,他们甚至命人制作了一副石象棋,每枚棋子重达14公斤,大如磨盘。两名洋人面对面坐在高台上对弈,两边各站立两名中国工人,为他们在巨形棋盘上前后搬动棋子。如今,石棋子存放于市史志办,正如陇海铁路罢工第二次宣言所述:“吾等不幸而为工人,更不幸而为陇海路之工人。其所受之痛苦,诚有不堪言者矣。”

当时,洋人为了严格限制工人的自由,在大厂设置了唯一的出入口 ——八号门。1921年11月8日下午,到了下班时间,工人陆续准备出厂回家,把门者以票车已到不得通过为由,突然将门锁闭,禁止出站。工人们要求开门,把门者却以“奉洋人之命,不得通过”为由拒绝开门,两个多小时后,工人越聚越多,最终大家无法忍耐,挤开栅门散去。事情发生后,洋人本来就准备镇压工人中不断加强的工团组织,于是就串通中方副厂长,捏造“老君会”(初级性质的工会)两位负责人柴凤祥、王辅聚众闹事,将他俩拘押后趁机开除。这就是引起陇海铁路大罢工的“八号门事件”。

“铜山站党支部”

为江苏境内最早的党支部

“八号门事件”的发生,点燃了长期被压迫、被奴役的铁路工人心中的怒火,他们在“老君会”负责人的发动下秘密集会。为了取得全路工友的同情和支持,徐州(铜山)站派出工人前往开封、郑州、洛阳等站联络商定全线罢工事宜,得到了沿路各站的热烈响应,约定11月20日实行同盟大罢工。帝国主义在中国东西方向的经济大动脉,一天之内就被陇海线上的工人们切断了。

1921年11月26日,迫于压力,洋人与军阀政府指令铁路督办和路局代表经过谈判,同意铁路工人提出的15条复工条件,罢工取得完全胜利。

大罢工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在陇海线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2月,江苏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铜山站党支部”在陇海铁路大罢工的胜利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引领徐州地区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革命事业播下了一粒又一粒红色火种……

不忘初心

重温百年峥嵘岁月

1921年至2021年,100年过去了。“八号门事件”的革命精神,仍然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

史学界评价说,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为工运之首,不仅推动了北方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与继之而起的南方香港海员大罢工相呼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工运高潮的到来,在中国工运史上留下了灿烂光辉的一页。

1991年10月,市政府在徐州西站设立革命纪念标志碑。为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发力量,近日,中共鼓楼区委和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广泛收集“八号门事件” 、中共陇海铁路徐州(铜山)站支部建立史料,在徐州西站货场的这座砖红色小楼里倾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一座碑,纪念的是历史;一个史料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忘初心。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走过“八号门事件旧址”革命纪念标志碑,迈入红色小楼,史料展让人恍如回到百年前,它用一帧帧图片、一段段文字向来访者诉说着鼓楼区这片土地上珍藏的革命记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在这里掀起了第一个高潮,江苏省境内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成立,赤潮社创办的《赤潮》旬刊是徐州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让人们在时光深处寻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案。

红色基因,重在传承,也重在发扬,这些宝贵的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潜藏的巨大力量。陈健说,除了史料展,他们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快改造、丰富内容、扩大规模,努力把该旧址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