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丰县:小芦笋里藏着强村富民“致富密码”

2021-04-1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04-1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樊海涛 通讯员 卢领建 侯梦娇

栽下“摇钱树”,念好“致富经”。时下,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孙楼街道的芦笋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季。近日,记者走进大棚,感受这里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清晨的清冷还未散去,笋农们已开始一天的采收工作。徐州丰县忠宣芦笋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宋忠宣带领工人忙着收割采摘,已连续工作20多天。100亩地、133个种植大棚,每天产量都在3000多斤,价格在每公斤10元上下,虽然与往年相比有点低,但每天收入也在1.5万元左右,预计还能持续采摘40余天。

孙楼芦笋种植基地位于徐州丰县县城附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过采摘、装筐、运输、分拣、捆扎、包装、加工等工序,销到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徐州丰县新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崇民。最近,魏崇民的工作室又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

“现在看到的全是反季节笋,4月15日后,地头芦笋将会盛况空前。”在徐州丰县孙楼街道张庄村,记者见到了“芦笋大王”魏崇民。

来到田间大棚,魏崇民拿起一棵芦笋芽头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芦笋适应性强、易于种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同时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良好。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1996年辞职创业,与芦笋结缘,创办了丰县新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多年来,公司主要从事优质高产绿色芦笋的种植推广与加工出口,并对当地农民种植的西蓝花、大蒜、洋葱、牛蒡、山药、毛豆等进行收购、储藏、加工、销售,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芦笋种植后,第一年每亩收益3000元左右,三年后收入可在万元以上。”为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魏崇民带领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本着互惠互利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先后在丰县孙楼街道、丰县赵庄镇等地种植了3600亩优质高产绿色芦笋标准示范基地,并建立了专业管理团队和植保队伍。

丰县孙楼街道的特色农业发展只是徐州的一个缩影。年年春耕忙,岁岁景不同。近年来,特色种植推动了蔬菜农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见证了百姓生活的改变。从大蒜到洋葱,从牛蒡到芦笋,从菊花到苜蓿,“徐州农好”品牌越来越响,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供图:丰县孙楼街道办事处)

编辑: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