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狠抓病虫害绿色防控 夯实农业绿色发展根基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农业的绿色发展必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3月30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布了全国第二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江苏省新沂市榜上有名。这是新沂市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2020年被评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之后,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上获得的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江苏新沂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着力压减化学农药用量,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据调查测算,2020年新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5%以上,绿色防控区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2%左右。
江苏新沂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资金投入,2018年—2020年,累计利用整合资金投入建设果树、蔬菜、水稻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30多个,扩大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覆盖面。同时,在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沂)基地项目、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上予以资金保障,形成多项目协同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的工作格局。
围绕农业绿色发展,新沂市高度重视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工作。不仅在各个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落实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事项,而且在全市范围内,从整体上全面推进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置工作。依托新沂市供销总社电子商务公司建立了一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市级归集中心,同时在全市分四大片区设立12个分区收集管理存储中心以及100多个村级存储点,并依托全市的农资经营网点开展回收处置工作。
新沂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销总社等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市级有回收加工企业、乡镇有回收站、村级有回收点”的三级回收利用网络和农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新沂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在0.01毫米以下的地膜,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不达标地膜产品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膜的可回收性。同时示范推广“一膜两用”、“一膜多用”、地膜减量茬口优化模式,减少农膜投入与损耗,提高农膜利用率。鼓励和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可降解产品、加厚地膜,加快推进减量替代步伐;开展机械收膜技术示范,多途径提高废旧农膜的可回收性。截至目前,新沂市农膜回收率达90%左右,位居全省前列。
围绕绿色防控技术和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新沂市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沂)基地项目培训以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培训等均把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纳入重点培训范畴,通过课堂讲解、现场观摩等形式,重点开展稻麦、果蔬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同时,新沂市植保总站、质监科、执法大队组成联合小组,深入稻麦田、果园等生产基地和农资经营网点开展技术指导及联合检查,讲解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关键技术,发放绿色防控技术资料,接受农户咨询,指导病虫绿色防控。在此基础上,通过各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沂)基地示范点“以一带十”(即每个示范点辐射带动十个农户)等方式,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和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据统计,2020年累计参加各类培训的人员达万余人次,印发水稻、小麦、水蜜桃、葡萄等绿色防控技术资料近40万份。同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融媒体、挂横幅等形式扩大宣传,进一步提升绿色防控意识和绿色防控技术覆盖面。
徐报融媒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顾士力
编辑 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