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红色热土上的峥嵘往事

2021-04-07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1-04-07  
徐报融媒记者 陈强 骆耀明
“小窑头烈士陵园位于新沂市阿湖镇,陵园始建于2010年7月,2015年1月竣工。主体包括三部分:烈士墓、纪念塔和纪念馆……”清明节前夕,前来小窑头烈士陵园祭扫的干部群众一批接着一批,讲解员王新新的嗓音有些沙哑了。
4月1日,新沂普降中到大雨,徐报融媒“寻访红色印记”采访组的记者赶到小窑头烈士陵园的时候已是傍晚,陵园里的人不多了,王新新这才静下心来,为我们讲述了在小窑头地区发生的一段段难忘的故事,在她那动情的述说中,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小窑头阻击战在这里打响
这里为什么叫小窑头烈士陵园呢?王新新说,小窑头是一个自然村庄的名字,现在的位置在新沂市阿湖镇鸣九村境内。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激烈而悲壮的战斗。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准备发起济南战役,我苏北兵团奉命北上,以阻击国民党军增援济南。华野二纵五师十四团一营作为左路前卫,于9月2日晚,迅速进驻小窑头、小李庄、白马庄一带。9月3日凌晨4时,突然与国民党军64师遭遇,随即与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敌人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之后,从四面发起进攻,我军连续击退敌人6次大的进攻,敌人尸横遍野。10时左右,双方逐屋争夺近身肉搏,我军战斗减员严重,弹药几乎耗尽。下午5时,敌人突然实施喷火攻击,全村顿成火海,我全营官兵临危不惧,用刺刀、枪托、铁锹与冲进院内的敌人拼杀搏斗,战斗极为惨烈。除营教导员徐春阳带领少数战士突围成功生还外,有260余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这次战斗由遭遇战变成了阻击战,把国民党64师两个团阻击在此一天多,为济南战役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里还是一片抗日的热土
在烈士陵园内,矗立着一座庄严的抗日亭,亭内的抗日碑立于1946年8月13日,写有“精神不死”四个大字,于2011年迁至于此。
1943年夏,日军在陵园东十余里的地方建了一个大据点。这个据点有7个碉堡,四周挖壕沟放满水,上架铁丝网,主要是控制苏北鲁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就是控制东陇海铁路。日军和伪军白天出去扫荡祸害百姓,晚上回据点,老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为了拔掉这个据点,时任新四军淮海军分区三支队七团团长宋耀南带领部队夜里悄悄埋伏在碉堡周围的玉米地里,哪知这声音惊动了村庄里的狗。发现有狗叫声,敌人就向玉米地开枪扫射,宋耀南身负重伤,不得不撤回。四五天后,由于伤势过重,医治无效,宋耀南牺牲,时年30岁。参谋长王通吾下决心要拔掉这个据点,于是想出一个点子来,让碉堡周围的老百姓找来死狗,然后早上一条、中午一条地往敌人碉堡四周的水沟里扔,几天后“臭狗阵”开始发挥作用了,臭气熏天,蛆虫乱爬,水也被污染了,无法洗漱。就这样把敌人逼在里面29天,他们实在撑不下去了,就往外冲。这正好中了王通吾的计,采用游击战、运动战的方式,把150多名日军和伪军全部歼灭。

●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负责人张旭光介绍,陵园主体建筑包括三部分:烈士墓、纪念塔、纪念馆。烈士墓园设8个园区,即纪念瞻仰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遗址区、烈士墓区、游憩区等。陵园安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此牺牲的烈士及在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新沂籍烈士2000多人。纪念塔园区含抗日英雄雕塑、英烈碑、缅英长廊、纪念塔。纪念塔上“小窑头革命烈士纪念塔”十个鎏金大字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亲笔题写,塔高19.31米,意为抗日战争自1931年始,塔身由12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取意2012年建成。塔座由三幅汉白玉抗日雕塑和一面碑文组成,碑文由新沂市人民政府撰写。纪念馆园区设有追思亭、英雄石、和平石、纪念馆、捐助碑、服务中心。纪念馆内记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的新沂籍英烈和在新沂这块土地上战斗过的英雄及其事迹,声像图文并茂。陵园凸显抗战主题,旨在弘扬爱国精神,养育英雄情怀,是苏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今年,小窑头烈士陵园正在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还准备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改扩建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