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153亿元!“减负降本” 帮企业“轻装上阵”“输血供氧”激活实体经济“一池春水”
“徐州减负降成本可量化金额约153亿元,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逐步增强。”4月6日,江苏徐州市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全市企业减负降成本清单。经第三方审计评价,上一年度,徐州40家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实施单位认真落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为企业“输血供氧”,从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用工用能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清理涉企收费等方面,全面减轻企业负担,释放政策红利。
减税降费纾困惠企
徐州先后印发《2020年徐州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徐州市遏制涉企乱收费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方案》,落实减税降负政策,降低企业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等成本,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徐州进一步落实制造业等行业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10%的税率降至9%等政策;优化工业用地供应管理政策,加快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政策落地,支持各地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方式供应标准厂房用地;执行人才引进补贴政策,企业引进年薪60万元以上的急需紧缺人才,同级财政按照当年人才年薪30%的比例给予企业一次性引才补贴;针对企业受损不同情况,由企业纳税地财政给予2个月一定比例的银行贷款贴息支持;进一步减少纳税次数,推行网上申报“一表集成”,主附税种“一页填、一页报、一次缴”,实行纳税人网上自主更正申报和补缴税款,减并申报缴税次数,压缩纳税时间,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流程;编制我市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涉企法定行政事业性收费之外零收费。
“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2020年,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徐州市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通过税费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实现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市场预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举多得”。
“徐州在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方面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非接触式’办税措施等方面,让企业‘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红玲说,系列减税降费的力度之大,让她深刻感受到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也更加坚定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
近日,徐州税务部门走访了徐州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税企双方就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税务部门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税务人员上门‘一对一’开展政策辅导,一拨又一拨的‘税收大礼包’,助推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徐州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文杰表示,有了资金保障,新型果蔬冻干设备得以顺利投产。
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据了解,去年徐州市各行各业都在减税降费中得到了实惠,市场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为经济长远发展注入了动力、积蓄了力量。
企业兴业信心更足
“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好政策的扶持,去年以来725万元的税费减免,增强了我们持续创业创新的信心。有了好政策,我们也会继续狠抓新技术研发、全力开拓新市场,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臣华坦言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成本降低,负担减轻,减税春风激活了实体经济“一池春水”。企业发展信心有效增强,转型升级意愿更加强烈。
“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和动力。2020年享受税费优惠200多万元,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江苏雷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尊亮坦言,企业税费负担持续下降、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受益明显,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和创业活力显著增强。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徐州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积极对接金融部门开展“银税互动”,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
“企业的好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好服务,‘税企帮’服务团队和我们建立了‘一对一’联系机制。可以说,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离不开减税降费的支持。”江苏金鼎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凯深有感触地说。
“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美怡家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寒表示,得益于国家税收政策的扶持,去年企业享受到各项税费优惠达100多万元,“真金白银”地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工地曾一度全面停工,支付工人工资压力陡增。税费优惠政策犹如雪中送炭,让我们在困境中渡过寒流。”江苏安厦建设有限公司股东陈德前坦言,一系列的暖心服务给企业带来了信心。
据了解,徐州2020年累计减税降费65.42亿元,降低用地用能物流成本8.71亿元,降低用工成本57.63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9.87亿元,清理涉企收费0.11亿元,疫情防控投入1.01亿元,企业负担与上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编辑: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