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云”祭扫、鲜花祭扫、天堂信箱……徐州市民为清明注入“文明”理念

2021-04-0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李璐
2021-04-0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尹思源

清明,我们怀念故人,给了相思最郑重的仪式感。但“云”祭扫、鲜花祭扫、黄丝带寄哀思、天堂信箱等各种祭扫方式同样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为了让传统的清明节逐渐回归“清净”与“文明”,连日来,江苏省徐州市各地各相关部门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开展联合执法、举行丰富活动等方式,倡导文明节俭、低碳环保的祭扫新风,全市广大市民也积极行动起来,更新观念、改变习俗,共同营造文明、节俭、绿色、安全的祭扫氛围。


清明前夕,在徐州公墓,不少市民用鲜花祭拜逝者。 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摄

“云”上寄哀思 素花表怀念

“纪念伟大的革命烈士,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清明时节,缅怀先烈;斯人已去,心中犹念”“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近日,徐州市青少年“童心向党”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受到市民和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大家纷纷通过“云祭扫”网上平台,瞻仰烈士陵园、敬献花束花圈,并用网络留言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我们要记住这些伟大的先烈们,没有他们当年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曹跃新是青年路小学新城区分校六(3)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新时代徐州好少年,参加活动后他表示,今后将以烈士为楷模、以英雄为榜样,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如今,跨越时空和空间的“云”祭扫,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纳,在各大墓区,鲜花祭扫也成为了主流。

4月3日上午,记者在徐州公墓看到,细雨中,手捧鲜花、追忆先人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墓区门前设置的“纸箔换鲜花”服务点,市民们用纸箔换取不同种类的鲜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文明祭扫新风。

“纸箔换鲜花,既环保又有人情味。”一位前来祭扫的市民表示,扫墓只是一种表达哀思、怀念的外在形式,燃烧香烛纸钱不仅污染环境,还很容易引发山火,用鲜花祭奠一样能表达心意。


4月3日,段庄街道法苑社区组织青少年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督查聚合力 文明风劲吹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宣传文明、健康、节俭、安全的祭扫方式,如今焚烧纸钱、燃放鞭炮、路边烧纸等不文明祭扫行为越来越少了。”在日前,徐州市创建办联合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开展的清明节文明祭扫集中专项督查行动中,督查人员发出感慨。

在主城区内小区较集中的路口附近,督查人员对路边烧纸的市民进行了劝阻教育,并详细讲解了路边烧纸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形式,同样能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这样既文明又环保。”督查人员还对文明祭扫新形式进行了宣传倡导。

在丧葬用品销售店铺,督查人员对在店内摆放、悬挂纸钱、冥币等迷信丧葬品的经营户进行了警告,“根据相关规定,销售迷信丧葬品属于违规行为,禁止继续销售。”督查人员讲清了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将迷信丧葬品全部下架。

“只有不断树立文明祭扫新风,才能进一步减少不文明现象。”督查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期间路边烧纸等不文明祭扫行为相较于去年已大幅降低,也进一步表明市民的文明祭扫意识和文明素质正在不断提升。

徐州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持续推进文明祭扫移风易俗工作,围绕清明节、中元节等,坚持做好开展文明祭扫的专项督查行动,倡导文明节俭、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同时发动多方力量,通过街道、社区、单位等,大力宣传倡导文明新风,提升市民文明祭扫意识。

观念已更新 文明入人心

连日来,徐州市各街道、社区也纷纷行动起来,以平安清明、文明祭扫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市民的积极参与,绿色、文明的祭扫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在泉山区七里沟街道开展的“文明祭扫过绿色清明”活动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倡导科学文明的祭扫方式,让市民们用实际行动展示全国文明城市的市民形象;汉风街道太行路社区发动社区网格长、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开展“文明祭扫、全民禁烧”夜间巡查劝导活动,引导群众以文明、节俭、健康的方式祭奠亲人;段庄街道法苑社区在电子阅览室组织青少年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号召青少年回望历史、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

在全市各地各部门的宣传倡导下,广大市民纷纷更新观念、改变习俗,争做文明祭扫的示范者、革除陋习的先行者、移风易俗的推进者、安全有序的维护者,为“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助力添彩。

“今年清明,我们家由上坟烧纸改为敬献花束和写一封信的方式祭奠、缅怀亲人。”市民王连华说,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亲友,让清明回归“清净”与“文明”。

“作为一名党员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新语社区老党员于徳龙说,对于在外的亲属,已劝导他们清明期间不返乡祭扫,而是采取写信、网络祭扫等方式遥祭先人,树立时代新风。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