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王集的革命记忆——探访睢宁县风虎山烈士陵园
|
文/徐报融媒记者 李宁 刘作霖
图/徐报融媒记者 周杰
在睢宁县王集镇风虎山烈士陵园,有一座童叟皆知的烈士墓,安葬着一位名叫周斌的年轻烈士。
3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王集镇洪山村风虎山上的烈士陵园,陵园内庄严肃穆,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纪念碑四周围绕着青翠挺拔的松柏。
纪念碑高19米,宽4.8米,长5.3米。纪念碑东西两侧分别是周斌烈士墓和朝阳集战役53名无名烈士墓。
采访时,记者遇到了睢宁县王集镇洪山小学退休教师陈宜金。老人介绍说,风虎山烈士陵园是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都会有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学生等前来祭扫,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他没事儿就常来陵园里坐坐,对于这里革命烈士的事迹,他十分了解。
据陈宜金介绍,周斌于1909年2月10日出生于王集镇一个地主家庭。19岁的周斌在南京求学时,因参加学生联合会反对当局的斗争,被校方开除,返回家乡。1929年8月,在党组织领导下,周斌利用办学之机开展农运工作。他将家中的5间房子腾出来办学校,老师的津贴全部由自己家庭承担,学生免费入学。开学后,教室白天供学生上课,晚上则是开展革命活动的掩护地。
1932年4月17日,周斌组织和领导了睢宁曲头-马浅农民暴动,因为混入党内的地主分子叛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暴动失败,但此次暴动震惊了整个徐海蚌地区,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当地建立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6月,因叛徒告密,周斌被捕。1933年7月30日,周斌被押赴刑场。路上,敌人还对其继续劝导:“周先生,只要你转过脸来就算你投降,我们马上释放你。”但周斌昂首挺胸,沿着公安街(现在的青年路)大步向黄河滩刑场走去。就义时,周斌傲然挺立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朝阳集战役53名无名烈士墓安葬的是在朝阳集战役中牺牲的53名无名烈士。1946年6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向华东解放区大举进攻,淮北是其主要进攻方向之一。为保卫淮北解放区,新四军军长、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46年7月率领山东野战军秘密进入淮北,并于7月25日国民党军队向徐州东南朝阳集进犯之时,果断命令山东野战军2纵和华中野战军9纵消灭进犯之敌于朝阳集。两天半的时间里歼敌5000余人。战役结束后,在王集镇共集中埋葬阵亡烈士5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