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构建服务企业生态系统 推进营商环境体制机制集成

2021-03-2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3-2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江苏淮海科技城企业服务中心的“肩比肩”服务区。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摄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张亚轩)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协同联动、整体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完善责任链条抓落实,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抓部署、抓推进、抓督办,聚力改革攻坚、数字突破、制度集成,确保省营商环境考核评价进入第一方阵,建成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样板城市。

“没想到提交到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的诉求响应得这么快,农资滞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保证了春耕生产。”近日,位于沛县的一家农资企业负责人由衷地对记者说。“前段时间原材料缺乏,多亏徐州市企业服务中心帮忙,不到半天,就帮我们协调了多个部门,没有影响生产。”鼓楼区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这样介绍。

近年来,市政务办依托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和12345热线便民利企联动优势,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服务中心,一体化统筹建设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与12345热线并轨运行,全力构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新机制,推动政务服务改革新实践。一中心一平台的制度设计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闯出了”徐州加速度。

把准行(商)业协会“脉搏”,解决行(商)业协会难点堵点困点,提供优质服务,“够准”是关键。市企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企业综合性服务平台的集成优势,平台线上设立“商协会服务专栏”,线下成立服务专班、专员包挂,动态跟踪服务行(商)业协会。根据行(商)业协会政策偏好,细分9大类,56小类政策类型,分门别类精准推送,目前平台已向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经济学会、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等16家重点行(商)业协会累计推送60余条政策,帮助协会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助力推动转型升级。

定期梳理政策清单

“我单位去年在职职工人数是26人,今年还需要申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吗?”“我单位今年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为1.04%,可以按照40%征收吗?”随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新政落地,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税务干部认真细致地在税企微信群里解疑答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减轻企业负担和清理拖欠账款工作,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点举措,认真落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和清欠措施,持续为企业“输血供氧”,释放政策红利,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逐步增强。

市减负办印发《徐州市遏制涉企乱收费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方案》,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等清单制度,坚决遏制涉企乱收费,暂未发现目录清单违规涉企收费项目,涉企保证金清单之外无保证金收取。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及国际国内市场新变化,当前企业减负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市减负办提出,企业减负工作要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责任不卸。

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为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我市减少纳税次数,推行网上申报“一表集成”,主附税种“一页填、一页报、一次缴”;徐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约60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0小时以下,进出口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比均超过50%。市信用办等单位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级和分类管理,积极协助落实贷款方案,预计全年完成“信易贷”贷款200亿元。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在公司注册领域,将“公章刻制”等高频便民事项上架中介超市。

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对企业敏感的行业规定或限制性措施设置合理过渡期。各涉企重点部门单位建立企业家诉求反映的受理、处置、反馈机制,定期召开政企交融汇和政企沟通交流对话会,常态化、制度化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并帮助解决诉求。深化运用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推动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正常交往、真诚交往、贴近服务企业。科学有效实施问责,既严肃查处政商交往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又善于保护干部服务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未来三年,我市将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支撑,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在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方面,将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围绕破解企业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营商环境改革措施,集中整治困扰企业发展的顽瘴痼疾,构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