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创建“红色地标”工程 打造党员群众爱来的“人气村部”

2021-03-2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李璐
2021-03-2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日前,江苏省徐州市委组织部出台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地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式、集约化、精准化程度高的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切实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红色地标”,为践行“两争一前列”新要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徐州将深入开展政治型、服务型、效能型、智能型“四型地标”争创活动,全面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六个规范化”建设水平,切实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平台,成为人人愿来、人人想来的“人气阵地”。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评选命名100个政治功能最优、活动开展最好、群众最满意的“红色地标”,聚点成面在全市形成“红色地图”;到2022年年底,全市“红色地标”党建品牌全面打响,涌现一批“红色地标”和“人气村部”,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和特色品牌,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和使用水平实现整体显著提升。

在政治型、服务型、效能型、智能型“四型地标”争创活动中,置于首位的是建设政治型地标。实施方案要求突出党建引领,深化“建村部、强支部”专项行动,设置“党员先锋岗”“示范岗”等标明身份、创先争优的载体平台,所有党员全部佩戴党员徽章上岗,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广泛开展、走深走实。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政治生活。丰富拓展政治生活形式,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高党员参与度。

在服务型地标建设方面,实施方案要求突出便民惠民。围绕“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目标,着力打造开放式阵地。将党群服务中心开放时间适当延长,健全完善坐班值班制度,结合节日特点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员群众想来、爱来、盼来的重要场所。全面推动“一扇门”“一站式”办结服务,推广“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三代三帮”等服务方式,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人气评比”。创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担当作为、自觉为民服务。

实施方案还要求突出资源整合、建设效能型地标,推动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推动部门、单位、社会组织等人员走入基层担任“第一书记”“服务先锋”,推行“1+N”服务模式,鼓励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党员群众等围绕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开展服务,建立健全村级事务领办机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广“冬暖夏凉”工程,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加大关爱儿童力度,推动综治中心、司法行政工作室、警务室等阵地资源有机整合,持续构建新型“三农”服务终端,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生活幸福感。

通过“智慧村部”“数字村部”建设,“红色地标”还将建成智能型地标。建设“智慧村部”,畅通市县镇村四级共享共通视频会议系统,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利用新兴媒介提供线上服务、集聚线上资源、开展线上活动,畅通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渠道,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建设“数字村部”,加快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面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精简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台账,注重提高“数字村部”的使用频率和效率。

徐州市委组织部要求,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实施“红色地标”工程的领导。统筹市县镇村各级资源,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不断强化“红色地标”工程保障。结合基层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红色地标”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示范阵地。鼓励各地探索创新、拓展深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新载体、新模式,不断提升“红色地标”内涵实质。

编辑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