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加快项目建设 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近日,徐报融媒记者来到产业项目建设一线,探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产业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徐州市铜山区今年共承担市级重大产业项目32个,其中实施项目29个,总投资368.7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73.9亿元。29个实施产业项目中,续建项目9个,已全部复工;新开工项目20个,已开工18个,9个项目提前开工。
■提前参与 投产即达效
据徐州铜山区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按照“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加速、投产即达效”的要求,项目服务单位做好各个阶段手续办理等要素保障工作,确保开工项目序时进度,尽快投产达效,“拿地即开工”已成为徐州铜山区项目建设的名片。今年续建项目——系数精工海上风电轴承,就是按照“拿地即开工”模式进行推进的,部分厂房建成投产。
系数精工海上风电轴承项目落户于徐州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园,该项目致力于生产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总投资5亿元。在现场,记者看到部分厂房已建成使用,在一个车间里,许多工人正忙于生产。
“这家公司去年拿到地后,我们就一直调度建设和推进情况,现在一期工程已投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挂该项目的徐州高新区经发局副局长陈松说。
“去年2月24日拿地,当天就开工建设,11月份试生产,12月份就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江苏系数精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存鹏高兴地说,高新区全程参与代办前期手续,徐州铜山区经发局领导负责包挂,深入工地,调度建设和推进情况,现场帮助解决困难。
据了解,高端装备产业园首批入驻的9个项目全部按照“拿地即开工”的模式深入推进,在8个月的建设周期内,完成了3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建设。
■深入一线 现场助项目
打开徐州铜山高新区经发局副局长刘厚芳的手机通讯录,搜索他负责包挂的一个项目名称,出现了近20个电话号码:室内、外立面、消防、设计院、保卫、外电、行政……下班时翻看他的微信运动步数,21793步,这是他在包挂项目工地忙碌一天的记录。
“这些都是项目建设需要联系或者沟通单位和个人的电话号码,项目方对本地不熟悉,我们就当好‘店小二’,给对方提供‘保姆式’服务,24小时随时接受咨询,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搞建设。”刘厚芳说,他从年初五上班到现在,几乎一天都没休息过,下包挂工地,掌握进展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等回到单位,在工地现场就帮助协调解决。
“实施‘一线工作法’,深入现场助力项目。”徐州铜山区发改委副主任于水说,徐州铜山已形成一套从区领导到具体包挂人员的全员项目包挂责任制度。在落实包挂责任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一线工作法”,区领导既挂帅指挥又带队出征,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项目包挂单位当好“第一责任人”,一包到底、全程负责,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切实解决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打破常规 创新模式抓项目
据介绍,为加快项目推进,徐州铜山实施“三线一会一团队”的新模式。将取得土地证、办理施工许可、施工准备三条线“单线串联”推进的项目建设模式改进为三个环节“三线并联”推进模式;每天“一会”加强三条线的沟通协调,由分管领导召集,现场解决每条线出现的问题;由分管领导、各部门副职、企业施工负责人组成项目推进“一团队”,及时制订推进方案,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实现土地手续和施工许可手续无缝对接,徐州铜山在各环节手续办理上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按照土地手续办理的当天为时间节点,紧密衔接各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确保在当天完成施工许可的各项前提手续,确保当天拿地、当天发放施工许可。
“前期施工许可证办理和前期施工准备累计可节约4个月的时间,土地证办理5个月的时间内并联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和前期施工准备,累计可节约9个月时间。”于水说,徐州市铜山区将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容缺审批、并联办理等一系列配套工作制度,将项目推进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打通土地、规划、建设、审批等各个关键环节为主要目标,找准症结,解决项目推进“瓶颈”,充分为项目落地和快速建设创造便利条件。
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年以来,徐州铜山上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促发展,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投资、优化结构、助推高质量发展,谋划实施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节点性的大项目好项目;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服务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伴随着重点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徐州铜山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将崛起成为淮海大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孟丽 沈扬 统筹/徐报融媒记者 赵卫东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