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市安全体系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是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期,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通过了《徐州市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3月24日,在全市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动员部署会暨全市消防工作视频会议上,市安委会办公室就创建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对照具体任务和既定时间表、线路图,系统集成、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加强源头治理 筑牢首道防线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到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规划制定的全过程,科学编制城市各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规范城市运行安全。按照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空间结构,严把项目审批关,减少高危行业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优化产业政策,深入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聚焦重点行业整治整合、转型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聚集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安全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设计、同施工、同使用,强化建设过程质量管控,完善配套的安全标志标识,持续推进老旧管网设施改造,提高使用年限。高标准建设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消防站、防洪排涝、综合管廊避难场所等重要基础设施,筑牢安全屏障。
加强风险管控
消除问题顽疾
抓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将“三年大灶”与创建工作进行精准结合,紧盯10个风险突出领域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化、常态化建设。向多行业、全领域延伸推进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工作,将各类风险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施全流程防控。抓公共设施风险防控。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管控,严格大型群众性活动审批,不断抓好城市生命线工程。狠抓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创建工作相结合建立风险数据库,完善风险排查体制机制,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切实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安全保障
提升管理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梳理我市安全应急产业资源,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应用一批基础性、紧迫性的安全产品、技术和服务。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通过创建工作畅通安全应急产业内外循环。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推动“互联网+执法监管”的模式,切实提高执法精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广泛动员社会和市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宣传创建工作的背景意义、政策方针、目标任务、典型经验做法,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的生动局面。
加强应急管理
解决后顾之忧
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各级各类监管数据和应急资源,实现与市场监管、公安、生态环境、消防救援、交通等多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建立协同响应处置机制,扩大智能化动态管控覆盖面。提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立以综合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协同、社会力量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优化应急处置机制。构建淮海经济区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联动的大应急格局。加快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各级预案衔接配套。
加强推进力度
加快创建步伐
强化组织领导。此次创建主体分为3大类,分别是市本级、县级城市和具有城市综合功能的国家级开发区。各地、各部门要同步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进一步细化落实任务分工,高位高效推进。把握时间节点。各地各部门应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创建指标和自评报告,根据省创建办评议反馈,继续查漏补缺,巩固创建成效。健全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进行系统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联动、持续发力,对重点工作适当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以国务院深化指导和省督导为契机,持续开展市县两级联动督导,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