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战场上的生力军
|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评论员 喜峰 新会
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兴村、乡村振兴……马庄蜕变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民兵这个生力军的坚定步伐。进入新时代,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民兵,探索乡村社会善治管理模式同样离不开民兵。
脱下军装是农民,穿上军装是士兵,“民”是本质,“兵”是属性,也是最突出、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把民兵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打造一流民兵队伍,加强民兵武装力量建设,不仅要做战场上的“铁拳头”“刀尖子”,还要锤炼遇到各种情况都能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本领,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都能做到“有事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切实把民兵队伍打造成履行新时代新使命的坚强力量和重要支撑,是马庄为我们贡献的智慧和方案。
打造乡村振兴战场上的生力军,思想政治建设是根本。一支有战斗力的民兵队伍,不仅取决于各条战线上的磨砺,更在于内心深处信念信仰的砥砺。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当代民兵,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的过硬队伍,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
打造乡村振兴战场上的生力军,能力素质提升是关键。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一支有战斗力的民兵队伍,要有直面问题不推诿不回避,不等不靠、主动化解的担当,要有观察经济社会大势、分析市场需求趋势、研究自身发展态势的本领,要有找到乡村振兴、群众致富发力点和突破口的能力,要有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品质,做到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个阶层来书写;乡村振兴是一项大战略,需要各种力量去推动。新时代,需要和呼唤更多像马庄民兵营这样敢于创新、强于整合、善于总结的好典型、好样板,奋力探索新时代新民兵的新使命,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战场上的生力军,影响和带动古彭大地上的一个个村庄实现“强富美高”,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专栏结束语
如果说马庄村是盛开在金马河畔的一朵美丽之花、富裕之花、文明之花,那么以“忠诚坚守、实干笃行、传承创新、精武强能”为内涵的“马庄民兵精神”就是催开这朵“金马之花”的力量之源。
事上之道,莫若忠诚。马庄民兵营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铸魂励志的“马庄民兵精神”之歌,并让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从金马河畔飞向淮海大地,从淮海大地飞向全中国,响彻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通达之路,莫若坚守。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一生与中药香包结缘的“铁姑娘”元老王秀英,当了24年民兵的民兵营长孙冬,把党的创新理论撒播田间地头的民兵乐团团长孟辉,新时代新征程的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等五个人的故事,我们深深感悟着马庄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之源。至今天,尽管《马庄民兵营建设系列报道》收尾了,但马庄民兵营的高质量建设还在继续,以“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为己任的马庄民兵营队伍正引领着新时期的马庄人民在奔向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履行使命,助力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