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治理“校园贷”,破除“青春债”

2021-03-23  来源:  编辑:张传宝
2021-03-23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借贷业务的蓬勃发展,不少互联网平台都盯上了大学生这一高达4000万的庞大群体。他们打着“救急”和“培养消费习惯”的名义,不少平台都存在“过度倡导提前消费”的情况。                         

校园网贷往往无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学生身份信息,通过个人资料审核,就能申请到贷款。“无前期,无抵押,各种口子撸钱。”但是,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收入来源和理性消费意识,因逾期无法还款,利息越滚越大而导致各种恶性事件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3月17日,针对校园网贷乱象,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避免大学生过度借贷。政策一出台,瞬间引发网络热议。

从贷款方角度讲,没有对借贷方的消费行为进行最起码的调查,也没有对还款能力有基本的调查。大多数借贷公司都把还款希望寄托在借款学生的家长身上。学生还不起,就绕开学生直接找家长讨债。但一旦超过一定数额,可能整个家庭也还不起。

从学生角度讲,如果仅仅是救急性的借贷,一般都没问题。但有少数学生,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而自己又希望能够有较高的消费,于是走上了借贷消费的不归路。这些学生借贷的数量如果在家庭承受的范围内,虽然会遭到家长的责备,但还可能在家长还款后避免悲剧;而如果一旦超出家庭承受的范围,那后果就是极其可怕的。  

  这样的举措,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意愿,倡导理性消费的同时,降低相关恶性事件的发生。从各方面来说,这项政策的出台很及时,值得我们拍手称赞。

在加强行业监管、树立严格规范的发展前提下,各方都应反思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可以通过非金融个人征信信息的建设与共享、风控条例的严格规范、违法操作的严格惩治来约束行业内平台的行为,对违规企业和失信个人都施以更全面的惩戒,让其自身承担相应责任;其次,应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对校园贷有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家长乃至校方都正视并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行业漏洞不断扩大,真正实现校园网贷规范发展、健康发展。(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