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脱贫不返贫”防护网 夯实乡村振兴“双轮驱动”
文/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 图/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稿件统筹: 徐报融媒记者 梁鸣
在古彭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个个经济落后乡村加速向美丽富裕村嬗变,低收入农户纷纷脱贫致富,共享小康……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一幅幅美丽和谐、文明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不断展开。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其中包括精准脱贫工作。在这一份圆满答卷的背后,是徐州市上下尤其是扶贫系统广大干部的忠诚担当、锐意开拓及艰辛付出。
2021年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其中就包括徐州市扶贫办副主任焦思权。
今年是55岁的焦思权在扶贫战线奋斗的第12个年头。十多年来,在省扶贫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他与全市扶贫系统广大干部创新工作,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先后完成了全省脱贫攻坚工程、脱贫奔小康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是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保质保量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 |
睢宁徐庄村扶贫车间 |
健康扶贫,省了群众“救命钱”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群众致贫原因很多,其中因病致贫是一个较普遍的原因。
“针对因病致贫返贫占比超43%的实际,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政策。”焦思权说,徐州市对低收入人口实行“一代缴、两降低、两提高、一救助”,即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参保费用;降低县镇两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起付线标准;门诊就诊封顶线比一般参保人员提高60%、大病保险补偿标准提高10%。另外,把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合规医疗费用再报销70%。
徐州市睢宁县高作镇蒋东村低收入户蒋得光对此政策感受深刻。“去年我得了大病在县医院诊治,安排了好几个疗程,每个疗程钱数近万元,但每疗程费用报销后,自己花了不到1000元,比以前大大减轻了负担。”蒋得光说,多亏了有这个保障政策,不然他根本看不起。
在此政策下,徐州市低收入人口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已达到94.75%,并做到了先诊疗后付费。徐州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每年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共查出大病患者近75000人次,先后救治低收入大病患者7万余人,每年减少低收入群体医疗支出超过3亿元。
危房改造,暖了贫困农户心
“要是没有危房改造政策,我这辈子可能都住不上安心舒适的新房子。”55岁的陶宏棒原是徐州市新沂市港头镇付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人,三个孩子在上学,其中大女儿在外上大学。妻子患有腰椎病,重活不能干,全家经济就凭他一人支撑。因年久失修,陶宏棒家的房子到处开裂,逢雨就漏。多年来,他一直打工攒钱想翻新房子,但建房材料、人工费用等年年上涨,让他无力承担。
2018年秋,徐州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帮陶家完成了夙愿。“翻新这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共花了10万元,其中上级补贴了小半部分。”陶宏棒说,去年底经过评议,他家摘掉了贫困帽子。
“民以居为安。”焦思权说,针对低收入农户住房安全问题,2018年8月,徐州市制订出台《徐州市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工作方案》,对全市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住房,进行翻建新建或维修加固。
“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2.2万元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每户补助5000元,县级财政每户补助10000元,对湖西片区市慈善总会又给予每户3000元补助。对确无改造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由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兜底。”焦思权说,2018年徐州市完成4210户低收入农户的危房改造,2019年完成剩余的5626户危房改造任务。
2020年组织危房全面排查,徐州市新增危房1035户,已于当年6月底前全部改造到位。
改建中心,圆了基层阵地梦
安监室、会议室、档案室、协商议事室、人大代表工作站、扫黄打非工作站、新文明实践站……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张集村综合服务中心,各类功能用房,一应齐全。
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曾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旧村委办公房面积小而散,办工与便民服务受限。2018年,三级财政投入新建了村综合服务中心,修建健身广场2处、休闲文化广场1处。该中心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为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村民生活、便民服务提供了平台。
焦思权介绍,经调研摸底,269个经济薄弱村中,24个没有综合服务中心,有综合服务中心的大都面积偏小、功能不全,不能很好服务村民、落实党务政务、带领低收入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2016年开始,徐州市利用3年时间,投入2亿多元,按照“七室两超市一广场”配置标准和“六个统一”建设要求,对徐州市不达标的256个村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新建或改建。
“有温暖、真便利、聚民心”———这些服务平台发挥了良好的阵地作用。
![]() |
||
睢宁沙集镇电商产业园
|
精准“造血”,富了民强了村
刘杰斋是徐州市沛县五段镇后六段村七组村民,4年前在淘宝上开店做起电商,一直在外打工,收入微薄,是村里的低收入户。“现在电商生意越做越顺手了,一天能销售5000多个玻璃制品,每年实现销售额100余万元,纯利润40多万元。”他表示,正在打算做跨境电商。
“电商产业已成为村里龙头产业。”徐州沛县后六段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修红介绍,近年来,镇村都成立了电商办,培训村民电商业务,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做电商,委托隔壁十多个玻璃制品厂加工玻璃制品,网上销售。现该村从过去的经济薄弱村一跃发展为“中国淘宝村”。
村委还回收失控失管的近2000亩湖田地,对外公开发包。加上其余扶贫项目收入,如今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在全镇后来居上。
“从精准‘造血’到多元赋能,近年来徐州市以产业扶贫为引领,注重村、户发展增收。”焦思权说,在村集体增收上,市、县财政安排1.75亿元,按照每个经济薄弱村投入不少于150万元的标准,大力发展“六型经济”,即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产业发展型、服务创收型、股份合作型、联合发展型,切实发挥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做到一村一规划,增强了经济薄弱村发展后劲。“十三五”末269个经济薄弱村村均收入达到61.5万元、年均增长59.2%。
在低收入农户增收上,制定“一户一策”增收举措。四年来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3.69亿元,用于实施富民增收项目,形成资产17.74亿元,年收益金额达到1.07亿元,收益全部用于经济薄弱村发展和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分红。“十三五”末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50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
![]() |
丰县孙楼街道朱尧村 |
多管齐下,换了湖西老区旧面貌
2016年8月1日上午9时许,在徐州市顺河镇岳庄村拆迁一线,随着镇现场指挥的一声令下,该村前期拆迁工程正式开始,岳庄整村搬迁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这一事件在湖西片区扶贫开发当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徐州岳庄村党支部书记岳彩亮有笔账,靠着“搬迁扶贫”,建起新村腾出380亩土地,他们开办家庭农场,还建起农产品交易市场、加油站等,让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安排低收入户在家门口就业。
阳春三月,这一季的平菇种植开始了。2018年8月,徐州市丰县师寨镇60岁的韩运兵和其他20户贫困户加入了菌光互补扶贫项目。在拥有700多个大棚的镇菌光互补扶贫产业园,每户免费得到1个菌菇棚和3.5万包菌包,技术上、销路上全有保障。这些贫困户除了经营自家大棚外,每年还有2万多元的打工收入和6000元分红。靠着这一项目,他们顺利甩掉了贫困帽。
“丰县湖西片区是革命老区,也是全省六个重点帮扶片区之一。我们紧紧抓住省水利厅牵头20家省级单位整体帮扶的机遇,制定了片区整体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了农田水利、土地开发治理、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等八项工程。”焦思权说。
三年来,在该片区共实施帮扶项目241个,完成投资47.34亿元,建设和提档升级道路575.9公里、改造供电线路2136公里,新建校舍4.5万平方米、建设完成农村新型社区12个,片区低收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徐州丰县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 |
人居环境整治后,邳州市官湖镇授贤村航拍 |
打造预警平台,预防致贫返贫
“十三五”以来,徐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市级财政每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均在8000万元以上,位列苏北五市之首。
2019年,四年过去了,徐州市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69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标准以上,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徐州市连续四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量和增幅全省名列前茅,连续四年在全省扶贫工作考核中位居前列。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紧紧围绕‘巩固、提高、防返贫’主要任务,落细落实攻坚举措,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焦思权介绍。
去年以来,徐州市扶贫办全力推进防贫防返贫机制建设,积极打造“防贫防返贫预警救助平台”。全市共摸排脱贫不稳定户3051户8475人、边缘易致贫户997户3001人,全部实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帮扶。目前脱贫不稳定户享受各项帮扶12145人次、边缘易致贫户享受各项帮扶2994人次。同时,防贫险工作也有序推进,总投入3625万元、保障人口达到406万人,2020年赔付保险金额超过1255.9万元,彻底阻断了两类群体致贫返贫路径。
徐州市连续五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量和增幅全省名列前茅,连续五年在全省扶贫工作考核中位居第一方阵。相对于全国,徐州市实现的是更高水准的脱贫。
五年来,低收入农户对扶贫政策满意度由最初的89%,提高到现在的98%。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领先。“应该说群众对扶贫政策满意度的提高,也说明了徐州市低收入农户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焦思权说。
徐州是江苏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战场。到“十三五”初,有269个经济薄弱村、62.78万低收入人口,任务量占到全省四分之一。
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不但任务量大,且脱贫对象进一步向病、残、孤、老、灾等群众集聚;经济薄弱村底子浅、基础差;众多低收入农户危房亟须改造;部分经济薄弱村脱贫动力不足,许多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实现2020年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四年多来,徐州市扶贫系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切实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率先垂范、以上率下、高位推动,抓推进、抓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帮扶单位纷纷出人出资出力,无私开展援助工作……正是经过这样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团结一心的奋斗,我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四年提前完成五年任务,使徐州市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底部稳步抬升、基础更加坚实。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