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调”“引”“改”吹响攻坚号角

2021-03-1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03-1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思祥 海涛 通讯员 潘松 袁苏)“种植业加强‘调’,养殖业加强‘引’,渔业加强‘改’。”铜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言简意赅地向记者介绍了今年打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攻坚战、加强全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部署。

今年以来,铜山区在深入调研和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先后制订了4套行业实施方案。在具体工作中分类指导、细化措施,确保治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种植业加强“调”。调整作业方式,开展秸秆收储利用。针对沿线的18余万亩小麦种植面积,在关键环节由秸秆还田调整为秸秆收储利用。调整技术模式,开展绿色种植。采用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建立连片绿色农业污染控制区,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规模化发展,从源头控制种植业污染。断面沿岸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实现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种植模式。对沿岸种植业进行科学调整,计划调整4200亩,减少农业退水对水质量的影响,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

养殖业加强“引”。加强引导非规模养殖场改造,落实养殖场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引导养殖场主动改进养殖设施设备,采用先进技术,自主建设和完善与饲养规模相匹配的粪污处理设施。鼓励非规模养殖场户应用发酵床或垫料养殖模式,实现畜禽粪污零排放。在非规模养殖场户密集区,积极推广“户用蓄粪池+田间调节池+大田利用”种养结合模式,建立社会化集中收集处理体系。

渔业加强“改”。改变养殖模式,改善养殖条件。以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为核心,大力推广养殖尾水生态治理、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等生态养殖相关技术。针对小沿河沿线两万亩鱼塘,制定了池塘容纳量控制净化模式、原位净化模式、循环水净化模式、异位净化模式4种生态改造模式,严禁超标排放。改造稻田种养方式,发展生态种养。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提升稻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计划全区2021年实现稻田综合种养3万亩。

铜山区是我市加强绿色发展的缩影。全市目前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5.63万亩,全市去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65%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创建试点城市之一,徐州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典型经验和模式受到国家“无废城市”创建办、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