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成长浸透着汗水的快乐!劳动教育正当时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指导纲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指导学校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近日,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有了《指导纲要》,江苏徐州的学校劳动教育呈现一番别样风景。
●举办勤文化节让学生热爱劳动
挖坑、栽树、填土、浇水、悬挂铭牌……随着植树节临近,江苏省徐州市大庙小学邀请了81岁退休老校长走进校园,给师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并向每个班级赠送了桃树和李树苗。在学校的“勤耕园”内,老校长和同学们一起种下一棵棵被寄予希望的树苗,这也标志着学校首届勤文化节正式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们虽满头大汗,却个个兴奋不已,纷纷在自己班级的树苗旁合影留念。
徐州市大庙小学校长说,师生共植果树是勤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在首届勤文化节中,还将开展了解二十四节气、农作物种植相关知识,体验劳动过程,认识生命成长过程,“蔬菜义卖、爱心捐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热爱劳动、享受劳动,收获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长,也让学校成为具有劳动教育功能的大课堂。
●搭建劳动教育丰富载体
据了解,徐州市大庙小学以“勤”为校训,秉承“让勤照亮成长之路”的办学理念,建设了以勤文化引领下的勤特色课程体系,并申报了《“劳作体验场”德育范式的构建与实施》创新项目。
在徐州市大庙小学操场周圈,有12块班级种植园和一个果园,栽有桃树和梨树。置身校园,勤干务实的气息扑面而来。戴美说,新学期开学后,每个班级都制订了本学期种植计划。比如,一(1)班本学期种植园的计划是“豆豆成长记”,先是了解豆类植物主要品种、生长习性以及播种方法。之后在种植园内种植豆类植物,期间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谈一谈种植感受,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思,排练短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创作创意手工画等。徐州市大庙小学校长说,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蔬菜义卖会”,让学生在义卖会上售卖种植园生产的各类蔬菜,从采摘、捆扎蔬菜,到设计义卖标语、确定义卖价格等,每一环节都由学生完成。
●注重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
播撒一些劳动的种子,种下孩子童真的梦想。徐州市大庙小学还利用“勤于学”基础课程劳作体验场,巧妙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多学科知识。比如,每一节课努力创设“自主思学——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内化生成”的自主、互助、探究、体验、发展的氛围,践行“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勤奋一点点、成长一点点”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劳作相关知识和劳动养成教育,形成勤奋好学、勤劳、勤俭节约、勤进努力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除常规的基础课程,徐州市大庙小学还开设了“生活+”劳作体验场课程。比如:一二年级“种子·生命”课程,三四年级“义工·生活”课程,五六年级“地摊·经济”课程。“这些课程均为学生自主设计。”徐州市大庙小学校长说。
●创建班级网络空间种植园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徐州市大庙小学还依托农耕劳动体验的《勤》校本课程,按年级编写《勤》校本教材,共6册,包括农耕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果疏种植和养护课程、小动物和家禽饲养课程、儿童健康成长课程、勤志课程、勤趣课程等;挖掘“学乐云应用平台”的空间功能,创建班级网络空间种植园地,开发多种空间种植和采摘形式的体验农场,使师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并且随时随地关注本班种植园的变化和收获,增添劳作的乐趣,拓展劳动教育的成效。
家长孙女士表示:“学校给每个班级分配一块种植责任田,孩子非常高兴和兴奋。作为家长,我们也非常支持,大家有力的出力,有工具的出工具,共同种好责任田。也希望学校能够挖掘更多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建
劳动教育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主线,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乐享劳作生活,体验劳作过程。徐州市李庄村“一分良田”特色农业项目,就吸引了很多学校的关注。
“这个我认识,是豌豆,豌豆公主的豌豆。”“这个是菠菜,大力水手爱吃的菠菜。”“这个是蒜苗,炒鸡蛋特别好吃。”……上周,徐州市李庄小学组织带领青少年参观李庄村“一分良田”特色农业项目。同学们在田间开启“寻宝之旅”,并有模有样地挥动着锄头,争相体验田间劳作的乐趣。
通过劳动,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参观中,负责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传达了“一分良田”项目创建的初衷——增加集体收入、落实民生服务、增加百姓福利。徐州市李庄小学相关负责人称:“家校共育,共同提高。”通过此次共建活动,借助“一分良田”项目打造红领巾实践基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不一样的实景课堂,将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力度和深度。
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 文 秦媛 摄
来源:彭城晚报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