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源: 舍小家从戎爱兵 取大义为国捐躯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他幼年出身贫苦,饱受欺凌渴盼翻身;他作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数次立功。这位曾被华东野战军授予“特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的军人,名叫姜德源,是党的优秀战士,也是徐州人民的英雄儿女。
姜德源1920年出生于徐州贾汪江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在贾汪煤窑里做工,每日仅得二斤高粱。母亲经常外出讨饭。全家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而且经常被地主欺压,这使姜德源心中从小就种下了改变命运的种子。
1939年6月,姜德源走上了革命道路,不久担任敌工班班长,主要任务是发展抗日农民武装,集募钱财和购买子弹秘密送往八路军。1940年4月姜德源光荣入党,同年底,党把他送往洪泽湖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回来后分配到鲁南地区运河支队,任九连连长,从此开始了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的戎马生活。
在多年的枪林弹雨中,姜德源先后参加过韩庄、蒋城、兖州、德州、洛阳等大小战斗上百次,攻克过大小城镇几十个,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在每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1945年初冬,姜德源奉命参加八丁战斗,阻击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我苏北鲁南解放区。11月下旬一天夜晚,战斗打响后,他带队向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白马团进攻。身为连长的姜德源,抱起炸药包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在机枪的掩护下,很快就接近了敌碉堡。当碉堡中又响起枪声时,他机灵地卧倒。敌人以为他死了,稍停了枪声。此时他纵身而起,以最快的速度炸掉碉堡。这时,从一个墙洞里射出了机枪子弹,他只觉左腿一软就倒在地上。但他忍着疼痛,就势一滚,随即把一颗手榴弹掷入墙内。手榴弹爆炸后,敌人乱了手脚。他的战友们抓住时机一下冲了上来,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战斗结束后,他被十八团评为一级战斗英雄,并被任命为十八团一营营长。
这次战斗后,姜德源受伤较重,伤愈后行走还有些不便,但他仍坚持继续随军作战。为争取时间赢得战争的胜利,他以四海为家,曾两过家门而不入。一次他带领队伍执行任务路过贾汪地区,恐误军令,仅写了一张条子让群众转交给他叔父,便乘着大炮车前进了。
1947年,姜德源所在的部队到达鲁中解放区,这时,他的家庭随军北撤后也来到这一带。有人捎信叫他去看看母亲。可军务在身,不容他离去。第二天,部队出发路过他母亲住地附近,姜德源深情地向母亲住的村庄望了又望,片刻未停,继续前进。
1948年3月,姜德源在洛阳战役歼灭国民党军二○六师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8岁。
(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