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就是负责人,有事找我!”他创立了徐州第一个党支部,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

2021-03-1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3-1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江苏省徐州市黄楼街道得名于辖区内名胜古迹“黄楼”,这里诞生了徐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徐州党支部,吴亚鲁任支部书记。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依托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红色资源,如今,徐州市黄楼街道建成了全市乃至淮海经济区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锤炼干部党性修养的大熔炉、培育改革创新意识的加油站和干部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努力打造党员教育的“实境课堂”,使之成为党性教育的“红色熔炉”。

吴亚鲁

吴亚鲁,江苏徐州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人。1898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潮桥镇,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受党组织的派遣来到徐州,担负起开展地方上的革命活动、筹建党团组织的使命。

徐州女大门

吴亚鲁以位于徐州的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为主要活动阵地,依托教学之便广泛与徐州各校进步师生接触,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1924年,吴亚鲁发动各中学思想进步的学生组织了“徐州青年互助社”,在徐州快哉亭、戏马台、云龙山等处活动,组织广大师生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

1924年6月1日,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在户部山戏马台召开,吴亚鲁任书记部主任,会议通过了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章程。12月22日,团江浙皖区委派彭振纲到徐州视察团的工作,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青年团徐州地方委员会。同时,吴亚鲁当选出席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925年1月26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吴亚鲁返回徐州后,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宣布将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徐州共产主义青年团。

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会议旧址

为了扩大党的革命活动影响,吴亚鲁先后还成立了多个进步团体,为徐州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5年,吴亚鲁在创建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共产党员和筹建党支部工作。5月底,他已经发展了朱务平等同志加入共产党,并着手建立党支部。6月,徐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徐州党支部成立,吴亚鲁任支部书记。

吴亚鲁在徐州公开领导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军阀和反动势力的注意与仇视。团中央将他调到河南豫丰纱厂开展工人运动。1926年上半年,吴亚鲁被调往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地委宣传委员。与苏同仁结为革命伴侣。北伐开始后,吴亚鲁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27年国共分裂后,他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初,被党组织调到厦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8月,在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后又任省委秘书长、省委常委。1928年冬,又转赴山东工作,先后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常委等职。

1925年6月4日吴亚鲁给团中央的报告

1932年,他化名陈俊卿到上海,在党领导的互济会负责工作,秘密组织赤色工会。1933年夏,被叛徒出卖,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幸有柳亚子先生出面请史良大律师为其辩护,才引渡给国民党当局,但仍被判刑3年6个月。1936年冬,吴亚鲁获释,因当时上海党组织遭到破坏,无法同组织取得联系,经多方寻找,直到1938年上半年才与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取得联系。当年秋天,由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派往新四军平江县嘉义留守处(后称“通讯处”)工作,任秘书主任,党内职务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秘书长。

1939年6月12日下午,国民党驻湘鄂赣边区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部特务营包围了平江县新四军通讯处,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吴亚鲁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挺身而出,大声说道:“我就是负责人,有事找我!”敌人对他连开数枪,吴亚鲁不幸遇难。

这位革命路上的跋涉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吴亚鲁故居

1939年8月1日,在延安人民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必须制裁反动派》演说,中共中央为悼念“平江惨案”死难烈士送去挽联:“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吴亚鲁是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忠烈之士,他的革命业绩永远铭刻在徐州人民心中。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吴亚鲁被评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公室)

徐报融媒记者 曲美慧 吴云 宋新

编辑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