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森林覆盖率连续15年全省第一!徐州:让“绿”成为最美底色

2021-03-12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崔东宁
2021-03-12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李宁 刘作霖 于珑 通讯员 张洪武 祁晗 王萃萃 赵鹏 陈士洲 赵澎/文

徐报融媒记者 白雪/摄

又是一年春来到,放眼徐州,树木葱茏,绿意醉人。植树节前夕,徐州市民张蕊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认种了一棵法桐树,为徐州再增一抹绿色。记者从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202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为27.15%,森林覆盖面积达3419.26百公顷,森林覆盖率连续15年保持全省第一,成为江苏省最绿的城市。

2020年,徐州市紧紧围绕“三年造林50万亩,覆盖率全省第一”的奋斗目标,以林业生态修复、大规模成片造林、绿美村庄建设、“三化”树种推广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推进绿化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经省林业局认定,徐州市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0.4万亩,为省下达任务的3.4倍;新建省绿美村庄80个,超出省下达任务35个;更新完善农田林网面积53.6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78%;完成四旁植树854万棵,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70%,全面并超额完成了各项造林任务。


规划引领是关键。徐州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年-2021年),其中山体林相改造、山体斑秃补植等六项林业重点工程总投资5.1亿元。同时聘请权威规划设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设计院,编制了《全市国土绿化提升总体规划》,提出从2020年到2022年,实施水系林网建设、荒山绿化修复等七项国土绿化工程,以及森林修复、平原低效林改造、山林景观提升三项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为全面提升我市森林总量和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徐州市已蔚然成风。徐州市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广泛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2020年新建徐州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名胜区和铜山区古黄河观光苗圃培育基地两处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推动实现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为了保证栽种的成活率,全市各地不断增加科学绿化意识,确保一次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同时丰富树种多样性,科学合理降低杨树比例,推广“三化”树种和乡土树种,去年全市栽植珍贵用材树种580万棵。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绿化处负责人介绍,“徐州造林绿化有两大亮点,一是让50万亩寸草不生的荒山实现森林全覆盖,在石头缝里种出了森林城市;二是发展经济林,既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又能防沙治沙,防治大气污染。”


城区园林化 通道景观化 乡村森林化

徐州睢宁全力推进“百村万树”工程,4个月完成成片造林9110亩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深入推进“百村万树”工程,坚持村庄绿化“森林化”、镇区绿化“园林化”、道路绿化“景观化”、河道绿化“生态化”、农田绿化“标准化”,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在徐州市睢宁县梁集镇刘祠村刘西大沟,一棵棵苗木挺立在道路两侧,已成为一道风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们村把道路两旁、汪塘周边、村民家前屋后作为植树造林重点,充分利用沟、河、路、渠、堤等区域,按照标准和要求开展植树造林,同时把造林与收益相结合,做到应绿尽绿,目前已经栽植苗木32000余棵。”徐州睢宁刘祠村村委会副主任说。“去年11月份,我们就启动了‘百村万树’工作,截至今年3月份,已经栽植苗木30000余棵,包括楸树、白蜡、国槐、榉树等品种。”徐州睢宁沈集村党总支书记表示,栽植苗木后,可以美化环境,维护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同时,苗木长大后,还可以为村集体带来一部分收入。

徐州睢宁李集镇西圩社区志愿者在新建成的徐州睢宁姚庄小区补植树木。徐州睢宁姚庄小区是徐州睢宁李集镇新建新型农村社区之一,位于该社区姚庄组辖区内。徐州睢宁西圩社区结合党员冬训,组织党员志愿者义务植树,对小区空余地块补植景观树木3000余棵,赢得居民的广泛赞誉。

在徐州睢宁魏集浦棠社区,该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到徐洪河畔、小闫河路段进行义务植树,经过10余天的辛勤劳动,共栽植5.2万棵无絮杨。

位于徐州睢宁沙集镇的西沙河,一棵棵无絮杨挺立在岸边。据了解,以往河岸边长满了杂草,如今徐州睢宁东风社区通过三资清理,将岸边清理干净,栽上了苗木。“我们计划栽植5000余棵无絮杨,目前已经栽植了3000余棵。”徐州睢宁沙集镇东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介绍。在“百村万树”工程中,徐州睢宁沙集镇以高速公路、高铁沿线、省道两侧为主轴线,构建生态廊道;以徐沙河、徐洪河为生态主骨架,构建绿色景观带;同时,在小区内、村庄里、房前屋后、庭院周边见缝插绿。

据了解,徐州市睢宁县大力实施“百村万树”工程,去冬今春将植树300万棵,重点任务为农田林网建设、绿美村庄建设、新造林和补植工程、绿美廊道建设、森林城市建设。截至3月9日,全县已完成成片造林9110亩,完成任务的91.1%;四旁植树株116万棵,完成任务的64.4%;完善农田林网7.75万亩;村庄绿化11个。随着“百村万树”工程的推进,一幅城区园林化、通道景观化、乡村森林化的美丽睢宁画卷正徐徐展开。


升华“水”灵气 彰显“绿”生气

徐州市沛县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近年来,徐州市沛县园林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绿化建设,加大生态修复,以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在外环带绿化上,先后完成了东外环、西外环、西北绕城、南环东延等外环带绿化工程,形成了环城绿色屏障。在道路绿化上,完成了张良东路、沛公东路、徐沛快速通道等40项道路绿化景观工程,逐步彰显成绿、成荫、成景的道路新景观。在小区绿化上,完成了九龙城、香江花城、汉邦景城等40余处居住区的绿化工程,提升了小区景观效果和居民幸福指数。在公园游园绿化上,完成了鸿鹄园、文景园、萧何路游园、党校游园等27处公园绿地景观工程,逐步形成“大小互补、均衡分布”的公园体系,实现了城市和文化品质的双提升。在河道绿化上,完成了引湖入城、大沙河东岸、丰沛运河、老沛龙大沟改造等12项河道绿化工程,延承了城市文化脉络、彰显了城市个性、提升了城市形象,进一步升华了“水”的灵气,彰显了“绿”的生气。

依托汉高祖刘邦故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煤矿塌陷地、砖瓦废弃地修复,在强化沿河公共空间治理、贯通水系、治理黑臭河道、恢复煤矿塌陷地、废弃地水系生态、扩张市民亲水观光空间、打造景色各异的滨水生态空间建设上狠下功夫。梳理滨水空间,打造碧水绕城;实施沛公园煤矿塌陷地生态修复,突出湿地景观营造;深挖汉文化资源,加快汉城公园生态修复;改善塌陷区生态环境,实施安国湿地生态修复;通过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农业景观空间的整合,打造黄河故道——大沙河生态长廊。通过努力,徐州沛县昔日的污水沟变成了今天的碧水绕城,实现了砖瓦厂废弃地到汉城公园的美丽蜕变、煤矿塌陷地到沛公园的华丽转身,打造了水清草绿、瓜果飘香的大沙河生态长廊,构筑了纵横交错的滨水绿网,建立起可靠的生态屏障和风光秀丽的城市湿地公园。

为迎接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到来,今年沛县园林绿化以“扮靓全城迎园博”为主题,以开展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按照特色人文、生活休闲、文化串联的理念,加快推进城市“彩化、绿化、亮化”,将重点实施城区生态廊道、徐沛郊野公园、朱雀园、新城区植物园、体育公园、汉河游园、月亮湾游园、城区道路绿化、街头垂直绿化和一批口袋公园等38项新建、改造绿化景观工程。在扩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范围、保障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场地,融入慢行系统,着力打造“春季观花、夏季遮阴、秋季赏叶、冬季观雪”全县域的园林景观。


来源:都市晨报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