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基础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尹思源)“今年两会的如期召开,一方面宣告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彰显出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制度优势。”一年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卫生事业也取了新的进步,这让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医科大学原校长郑葵阳倍感欣慰。同时,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体系,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最终都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问题。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我十分关注医学人才培养,希望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郑葵阳表示,应该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中融入更多预防理念,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需要培养不同层面的公共卫生人才,“既要有懂大数据、具备领导力和协调力的跨学科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也要培养公共卫生的基层力量。”
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次两会,郑葵阳着重关注临床基地的建设。“医学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临床教学基地,而我们国家对临床教学基地的相关规定和管理规范需要与时俱进。针对这个问题我将提出建议,希望尽快修改相关规定,加强临床基地建设。”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履职调研中,郑葵阳发现,有些医学院校通过“抢地盘”,把某地的一些医院纳入自己的教学基地范畴,而医院也希望能和更多的学校挂钩,于是出现了一家医院成为多个高校附属医院的情况。“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希望国家能进行制度设计,理顺高校和医院的关系,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郑葵阳说。
多年来,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郑葵阳一直致力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老百姓对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的资源供给配置相对不足,这就形成了矛盾。要保证每一个民众的基本健康,关键不在于大医院,而恰恰应该在基层。”郑葵阳认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要更加关注兜底和保基本,要建立强大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尤其要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建设。
郑葵阳表示,他将继续为夯实基层医疗基础建言献策,“比如,要强化村医的岗位吸引力,同时提高基本待遇,改进工作和生活条件。要通过持续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准。这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这是一项面广量大、需要长远规划的系统性工程,我愿为推动这项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