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农村产业融合跑出“加速度” “绿色”染出农民“红日子”

2021-03-0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3-0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乡村要振兴,农村必须美。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29元,年均增长8.7%、居全省第三,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徐州市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鲜明特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富民产业不断壮大

  2020年,徐州市粮食面积增加到1151.85万亩,位居全省第二,比2015年增加47.4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00亿余斤,位居全省第二。同时,蔬菜果品量效齐增。

  畜牧业不断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和生猪产能恢复有序推进。生猪存栏240万头,生猪出栏360万头,肉类总产量84万吨。

  放养水面30万余亩,水产品产量16万余吨,渔业总产值38.14亿元。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面积占比由“十二五”末的7%增至75%以上。设施渔业面积达到10.24万亩,比“十二五”末增加6.11%。

  绿色发展纵深推进。“十三五”期间,徐州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立了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和县级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8.6%。

  产业融合步伐加快

  目前,徐州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83家。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壮大,正式建成8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1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其中,大蒜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00亿元,成功入围国家重点扶持的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乡村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2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个村被农业农村部正式命名为全国休闲美丽乡村;近2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先后被部、省推介。市场物流体系基本完善,徐州全市拥有农产品市场265家。

  徐州市农业农村电子商务销售快速增长,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实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

  生活环境持续优化

  徐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现已展现全新形象。“十三五”期间,徐州在全国先行试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治理实践,累计拆除违建793万平方米,清理回收集体资源资产71.6万亩。徐州市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率97.2%,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4%。

  全域开展美丽村庄、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创建,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8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2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7个。

  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徐州市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0871户、改善农民住房70915户,落地配套产业项目357个,13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创建项目名单。

  农村改革逐年深化

  大力推动资源要素上山下乡。“三乡工程”成效明显,吸引社会资本366.3亿元投向农村,招引6282名人才能人下乡返乡创业,1765个行政村与企业开展“村企联建”。

  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承包地、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引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

  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60%行政村(居)完成了股份量化。拓展“阳光村务”平台功能,农村“三资”管理更加规范。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市将统筹抓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绘好蓝图搞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着力塑造“空间优化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配套齐全生活美”的乡村新风貌。

  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 通讯员 卢领建

  编辑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