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传承家国情 最是担当见初心
“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这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扶贫干部的评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望8年脱贫攻坚斗争,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53年情系农民、心系老区的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燃灯校长”张桂梅用12年的坚守点燃大山女孩希望,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他们无不展现出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报家国、一片丹心为人民的赤子之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首先就是要涵养胸怀祖国、不负人民的爱国精神,凝聚起战胜前进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
赓续传承家国情,最是担当见初心。事实证明,当个人追求与党的号召和人民需要相结合时,就会倍显光辉。从毛相林、黄文秀到李玉、夏森再到吴应谱、樊贞子……广大扶贫干部把深沉的家国情怀、炽热的为民初心融入脱贫攻坚斗争,力拔穷根、默默奉献,不惜用生命照亮乡村脱贫致富的道路,无不闪耀着脱贫攻坚精神的伟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家国情怀,永葆为民初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心坎里,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踏上新征程,只要我们激扬“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报国热忱,砥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责任担当,铆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就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创造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