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庆:赤胆为百姓 忠骨葬琴台

2021-02-2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2-2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吴过

他曾用一首打油诗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他对旧社会深恶痛绝,在革命斗争中屡遭挫折,仍坚持革命道路不动摇。他就是苏北乡村革命的引路人——赵万庆。

赵万庆,1909年出生于沛县鹿楼乡赵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在丰县读书,丰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数年。192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8月1日,赵万庆和徐州特委特派员武广春在丰县县城组织“八一”宣传活动时,因叛徒韩敬禹出卖被捕入狱。敌人多次施以酷刑,赵万庆始终坚贞不屈。在国民党丰县政府大堂上,他和国民党县长对峙,义正词严,痛斥反动县长“只凭莫须有的罪名逮捕黎民,刑加无辜,草菅人命,为正义所难容”。在狱中,赵万庆除帮助难友学习文化外,还替难友写状纸,编写秘密通讯号码,与敌人进行巧妙的斗争。

1934年,赵万庆被释放出狱,残酷的狱中生活更磨炼了他的革命意志。出狱后,他立即从事一系列革命活动,与史为公、路光前秘密联系,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他还在华山主持召开党的会议,介绍狱中斗争情况,讨论今后工作任务,决定发动群众,与反动势力开展积极斗争。会后丰沛边境一带很快相继建立了“少共团”“贫农会”“鞭杆会”,组织农民开展抗捐免税斗争。

1937年6月,赵万庆和李公俭等人发起建立了抗日临时组织“丰沛鱼砀四县统一委员会”。他不畏强敌,奔走各地,开展斗争,为党为革命培养了一批人才。

赵万庆对旧社会深恶痛绝,革命立场坚定,斗争中屡遭挫折仍坚持革命道路不动摇。他性格刚直,生活朴素,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经常深入农民群众之中开展工作。他善于运用农民的通俗语言,引用活生生的事例对农民进行破除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的教育,启发农民的阶级斗争觉悟,是乡村中颇受拥护的革命引路人。

赵万庆采取各种方法与阶级敌人斗争,保护农民的利益。上个世纪30年代末,鹿楼大沙河沿岸土地被大水淹没。洪水过后,当地新乡长、地主冯诏军企图重新丈量土地,侵吞归己,大发横财。这一阴谋被赵万庆及时识破。为了揭穿反动地主的罪恶阴谋,保护农民的利益,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一块石碑上写了一首打油诗: “冯诏军是新乡长,为人黑心把地量。只顾想把银元用,你就不怕丧天良。”

冯诏军看后沉默了好几天。随即赵万庆又写了打油诗一首:“奉劝诏军早回心,千万不要贪金银。如若只顾银元用,邻居百世骂破唇。”冯诏军考虑到后果的严重,不敢轻举妄动,便停止了丈量土地。农民都说:“万庆为大伙办了件好事。”

1939年秋,湖西地区发生了错误的“肃托”事件。9月19日,时任中共苏鲁豫区党委社会部长的赵万庆被捕,被秘密杀害。 时年30岁。

1941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湖西边区锄奸错误的决定》,在单县辛羊庙召开追悼大会,追认赵万庆为革命烈士,遗体安葬在山东省单县琴台烈士陵园。

(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