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脱贫攻坚,徐州三名扶贫干部在人民大会堂获表彰
2月25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接受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授予的最高表彰。其中包括来自徐州的三名扶贫干部,他们是徐州市扶贫办副主任焦思权,徐州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吴玮,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宝鸡市果业蔬菜管理中心副主任(挂职)王松松。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采访了这三位来自咱们徐州的扶贫干部。

▲徐州市扶贫办副主任焦思权
焦思权: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再立新功
自2009年到市扶贫办工作,11年来焦思权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他带领全市扶贫系统同志,创新工作,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先后完成了全省脱贫攻坚工程、脱贫奔小康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
“十三五”扶贫期间,徐州市尚有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1个省级帮扶片区、269个经济薄弱村、24.05万户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扶贫任务十分艰巨。“一定要干到无贫可扶,要干到我‘失业’。”作为市扶贫办副主任的焦思权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5年来,在焦思权的统筹规划下,多项务实帮扶措施先后制定落实。在低收入农户帮扶上,实施医疗、教育、住房、低保兜底、精准帮扶分红等保障政策,低收入农户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连续4年全省位居前列。
为给贫困村搭建一个功能齐备的服务平台,实施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政策。到2018年底,全市269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为促进经济薄弱村集体持续增收,创新“六型经济”,对269个经济薄弱村,每村投入集体增收资金150万元以上,重点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等6种模式,切实发挥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做到一村一规划,有力增强了经济薄弱村发展后劲。将原“阳光扶贫”和“阳光村务”2个平台和产权交易、集体“三资”、村务卡3个模块进行扩围升级,整合为“阳光扶贫+”监管平台,实现了涉农资金全覆盖监管、村账全覆盖公示、村务全覆盖公开、监管全流程预警,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保障。
为防止困难户脱贫后再次陷入贫困,在焦思权主导下,全市开展了防返贫预警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出台《徐州市防贫防返贫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线上建立“防贫防返贫预警监测系统”,线下建立防贫防返贫排查机制,面上开展防贫保等帮扶救助,全市脱贫不稳定户3051户8475人、边缘易致贫户997户3001人,无一人致贫返贫。
这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我市提前一年完成任务。谈到下一步工作,焦思权表示,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扶贫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进行了部署,我市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再立新功。
▲徐州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吴玮
吴玮:做好徐州与奎屯交流的桥梁纽带
2017年2月,第九批徐州援奎工作组从遥远的东部来到了新疆奎屯,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疆之旅。吴玮就是该批工作组成员之一。作为徐州市商务系统的年轻干部,他挂职奎屯市商务局副局长。
作为陌生的外乡人,能不能被当地百姓接纳,走进他们心中,将决定扶贫工作开展的成效。在新疆,吴玮用真情打动当地受援群众,“亲戚”一下子多了起来,开干齐乡农牧民胡常亮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改善家庭条件,胡常亮的妻子代理了一款清洁产品,但因销路不畅,收益并不明显。吴玮在了解情况后,向奎屯市的商场超市推荐了该产品。现在,胡家代理的这款产品销量不错,每月增加上千元的收入,当年实现脱贫。
为使当地菜农解除无销售渠道烦忧,吴玮组织了开干齐乡滞销农产品直供“徐奎一条街”批发早市。同时,在徐州及周边城市大力推广新疆农副产品,开设新疆农产品直销店铺20余家,电商销售平台十余个。
吴玮认识到,要想当地脱贫,必须精准对接、标本兼治,助力产业扶贫。为推动产业援疆工作从“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几年中,吴玮组织徐州及江苏企业家到奎屯考察20余批次,牵头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旅游推广活动十余场,成功招引亿贝森不饱和树脂、帝锚水上乐园、赫博新型包装材料、大蓝鲸智慧物流等一大批产业链“链长”项目落户奎屯,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脱贫150余人。
要让当地农牧民过上好日子,就需扶贫扶智、双向发力。吴玮认真履行援疆扶贫工作职责,从根本上帮助农牧民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使农牧民从不想干到试着干、争着干,筹措资金帮助奎屯市开干齐乡建设温室大棚、果蔬加工、农村电商“三位一体”的扶贫创业基地,组织徐州农技专家到奎屯现场把脉,面授农技知识,就近带动农牧民200余人长效就业脱贫、快速致富,从根本解决返贫风险。
▲陕西省宝鸡市果业蔬菜发展中心副主任(挂职),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王松松
王松松:当好苏陕协作帮扶“四员”
作为派赴陕西省宝鸡市对口帮扶的苏陕扶贫协作徐州工作组成员,2017年4月,徐州市农口机关干部王松松挂任宝鸡市果业蔬菜管理中心副主任。两年挂职到期时,带着对宝鸡人民的深厚感情,带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年近五旬的王松松做了一个决定——继续在当地留任扶贫。
谈起在宝鸡帮扶工作这些年的感悟,王松松用了做好“四员”来表述,那就是“联络员”“调研员”“服务员”和“宣传员”。
“为推进产业合作,当好联络员。”王松松说。当地水果等农产品丰富,但缺欠通畅的销路。经他积极联系,推动了徐州、宝鸡两市产业合作,促进宝鸡产业园区加速建设,农特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徐州及周边地区市场。其间,两地签署农业产业扶贫协作协议,互派技术人才,开展消费扶贫“宝货进徐”,积极在江苏打造消费扶贫平台,建成运营宝鸡农产品直营店23家。
为服务精准脱贫,当好调研员。多年中,王松松先后深入县区镇村100余次,走访对口帮扶项目、贫困村现场60多个,查看项目70多项次,召开座谈会20多次。累计落实对口帮扶各类资金3.1亿元,实施协作项目168项,受益贫困人口10.5万人。联合举办就业扶贫招聘会、就业创业培训班35期,帮扶贫困人口到江苏等地就业、就近就业2455名。
为做到“挂”有所为,当好服务员。凡当地农业产业重大活动,王松松都积极参加。两年多来,他组织了“宝鸡苹果”区域公用品牌策划、宝鸡果业高质量示范园建设,举办宝鸡设施蔬菜徐州培训班、扶贫协作产业扶贫培训班,并组织宝鸡市农业经营管理、农机、蔬菜等考察团到江苏先进地区学习观摩。
当好宣传员,营造良好协作氛围。王松松以简报为主要载体,及时向徐州和宝鸡市委市政府以及苏陕工作队,报送徐宝扶贫协作工作情况、各类统计数据和简报信息。为徐宝扶贫协作工作组专门设立微信公众号,发布扶贫协作工作信息。
在宝鸡工作的日子里,王松松热心资助陇县一名身患白血病的贫困学生,还为孩子无偿献血3次。目前,他依然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情况,这让他和陕西宝鸡之间又多了一份更浓厚的情谊与牵挂。
编辑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