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文泊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世界上有一种赢,就是有资格选择自己的人生。真正的努力,大多是默默然不起眼,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非同寻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其实正是开启你智慧的法门。人前假装奋斗,人后浪费时间;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焦虑迷惘……骗别人容易,但骗这个世界有点难。时间很公平,你把它用在哪里,它就在哪里产出结果。
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贵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站上更高的位置。心无旁骛,才能掌握一技之长;技艺不精,归根于一心多用。因此,多心不如专心。最好的计划、最大的努力与最坏的准备,构成事业的“三部曲”,应该可以确保事半功倍。
读书连着梦想,梦想就像蝴蝶,追它的时候总是很辛苦,但其实你种下很多花,蝴蝶便会飞过来。与其抱怨目标太遥远,不如沉下心来提升自己。多读点书,梦想也会越来越近。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鲁迅先生曾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有一本书叫《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提倡最大限度地降低时间成本,把最优的精力、最多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无疑是在为达成目标铺上一条最简捷的成功之路。有一句名言应当记住: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放弃不该放弃的,而固执坚持不该坚持的。
古有陆游,将他的“老学庵”筑于镜湖之滨,开门临水,启窗见山,心游神驰,好不自然,“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唐代刘禹锡虽只有一间简陋的书房,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吟诗会友,不亦乐乎。“三年”,是岁月的一个符号,之于历史,“三年”实乃一瞬;而之于人生,“三年”却是重要阶段。“三年”可干很多事,能知很多理,即便不慎失误,尚有回旋余地;即便偶有落伍,奋起直追也来得及。“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现的是为文者专志笃学、推敲锤炼之苦;“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说的是为政者韬光养晦、励精图治之功。只要功夫深,“石头上坐三年,石头也会发热”。但此话对“三年不目月”者无用,因为“好马闲三年,连块粗糠也驮不动”。
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为难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那颗尚未行动就退缩的心。与其纠结,不如踏实努力;开始行动,才有可能成功。别为模糊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晰的当下加油。万里征途,别想一口气狂奔到底。适当歇一歇,发力才能长久;仔细看一看,方向才能准确。静,是为了动得更快;停,是为了行得更稳。张弛有度的你,终将取得成功!如今,浮躁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缺少“宁静”的功夫和“安详”的智慧。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静”字上下足工夫,注定是前程远大,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