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 请别忘记他们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见习记者 王天依 董晓)有的人永远留在了寒冬,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迎来万物苏醒的春天。
一年前,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犹记得疫情初起的时候,那本该热闹喜庆的春节,却是家家封门闭户、街道空无一人的景象,社会生活几乎停摆。
当美好被残忍地掠夺,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他们于危难之间身披英雄铠甲,用无私的大爱甚至宝贵的生命,迎难而上,阻击病毒,在抗击疫情的伟业中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一年了,岁月静好,如昔如常,只因有他们的冲锋陷阵、负重担当。这一刻,当我们经受住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创造了人类同疫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时,请别忘记我们的英雄;这一刻,当我们又一次站在春节的大门前,期待万家团圆、幸福美满的景象时,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的英雄,我们要向他们说一声,“你们是人民的英雄,是时代的担当,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今天,由徐州市慈善总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共同发起的“这一刻,请别忘记他们”春节暖心活动正式开启,我们将通过走访慰问等方式,向2020年徐州抗疫先进及其亲属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1
他们始终牵挂群众冷暖,却忘记自己的安危;他们即便在岗位上病倒,也依然报以坚强的微笑。
14年前,一个年轻人乘春风而来,带领沛县敬安镇工业发展大放异彩;14年后,曾经的翩翩少年随春风而逝,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交出年仅42岁的宝贵生命。他,就是人民的好公仆,沛县敬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启培。
去年1月25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突然加剧,徐州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无数白衣战士、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村民群众,携手架起一张又一张防疫的安全大网,保护徐州平安。此时,身为敬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罗启培,早已在抗疫战斗的第一线,坚守了两个日夜。次日,143个卡口迅速在敬安镇拔地而起,“百里大集”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去年2月24日,在持续拉响31天“一级警报”后,江苏将疫情防控响应从一级调整为二级。但令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柳暗花明、眼看将要迎来战“疫”曙光的时候,罗启培却悄无声息地走了。当天早晨,罗启培被发现平躺在镇政府休息室,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在沛县敬安,没有人不深深地怀念罗启培,怀念那个曾经骑着自行车、穿着迷彩服、戴着大草帽的“自行车镇长”。
“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是曾经的铜山区利国水利站党支部书记、利国镇利国村驻队干部厉恩伟,在接到防疫任务后立下的铮铮誓言。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厉恩伟把疫情防控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利国镇利国村一共有25个生产队,常住人口近1.3万人,想要全面排查,难度可想而知。而利国村的5个卡口,全都是由厉恩伟一手布置起来的。大年初二早晨7点,厉恩伟把村组干部兵分多路,走家串户登记疫情防控信息,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多,终于将全村人的信息梳理了一遍。而为了确保居家隔离人员夜间不外出,厉恩伟曾在他们门外守了整整一夜。
去年2月6日下午4点,轮岗的村组干部来到蔡山卡口接班,但厉恩伟又像往常一样,选择继续留下来。下午5点,厉恩伟突然踉跄了一下,脸色苍白。同在卡口值守的工作人员发现异常,赶紧扶厉恩伟上车,猛踩油门直奔镇中心卫生院。20分钟后,当厉恩伟的妻子闻讯赶来时,他已停止心跳,宝贵的生命定格在44岁。而这一天,正是厉恩伟和妻子结婚22周年纪念日。
2
无论何时何地,人民公安都是群众心中的“守护神”。当疫情来袭,公安逆行而上,扛起了守护千万群众生命财产的抗疫大旗。致敬公安英雄,致敬我们心中永远怀念的司元羽、章良志、时席席。
三堡公安检查站,地处G30连霍高速苏皖省界处,是守护江苏的“北大门”,平时每日车流量2万辆次,即便疫情发生后,这里每日依然车流不息。
去年1月28日,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徐州市在这里设置了疫情检查站,要求逢车必检、逢人必查。作为三堡公安检查站一中队的指导员,疫情检查站设置的当天,司元羽就递交了请战书:
“三堡党支部:我叫司元羽,我是共产党员,国家有难,人民有难,我将临危而上,勇践使命!”短短几句,字字有力。
司元羽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与疫情争分夺秒,为了保卫家乡人的安全,司元羽不放过收费站经过的每一辆车、每一个人,逐一细致检查,全力保障运输应急物资、民生物资车辆的优先通行。但令人悲痛的是,去年2月12日,司元羽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47岁。他用生命践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崇高使命。
章良志是沛县五段派出所辅警,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章良志选择冲锋在前,他每日坚守交通卡口,排查汽车数百辆。在离世前的几个小时,他刚刚把家人安顿好,就是为了接下来几日可以住在单位,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线。但没想到,当晚结束哨卡值班返回宿舍休息后,年仅26岁的章良志就再也没有醒来。他留下爸爸、妈妈和妻子,还留下了一个不到两岁的女儿。
“爸爸,想你啦。”章良志的妻子曾说过,他们的女儿每天晚上总想着拿起她的手机给爸爸发一段微信语音,咿咿呀呀地说自己很想他。女儿问爸爸去哪儿了?怎么还不回家?爷爷奶奶和妈妈就告诉她,“爸爸去上班了,还没有下班。”
日复一日,小姑娘每天最爱做的事,就是望着窗外人来人往、车流不息的马路,看警车、听警笛,也许在孩子的心里,她还在等待爸爸早点下班回家。
1990年8月出生的时席席是一名“90后”辅警。在近九年的职业生涯中,时席席曾协助各地公安机关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0余人,通过巡逻盘查抓获各类违法人员20余人,救助群众50余次。
“我好好地守住了自己的‘责任田’,就是对抗疫工作最大的贡献。”说这话时,时席席刚刚申请加入任务最艰巨的抗击疫情突击队。17天里,时席席就这么每日吃住在大队,每天在巡区巡逻10圈,行程长达5公里。遗憾的是,17天后,去年2月11日晚,时席席在备勤宿舍内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30岁。儿子离世时,同为辅警的父亲时卫东正在40多公里外的郑集镇一线卡点执勤。4天后,料理完儿子的后事,时卫东毅然回到抗疫第一线,“儿子,你没站完的岗,没完成的工作,爸爸替你完成!”
3
徐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英雄的情结,在这一刻,被唤醒的英雄情结在风雪之中成为点点星光,燃起熊熊火焰,照亮了城市的璀璨夜空。
骆婷,鼓楼区牌楼街道鼓楼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我们的责任,就是筑牢社区生命线!”去年1月21日,骆婷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投身战“疫”。然而,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骆婷的丈夫遭遇车祸,生命危在旦夕。面对两难选择,她隐瞒家事,选择与居民并肩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去年2月13日下午4点,骆婷的丈夫去世。彼时,骆婷正站在寒风中为居民检测体温。消息传来,她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医院,却仍没能与丈夫见上最后一面。两个多月里,骆婷承受着丈夫去世的巨大悲痛,带领干部群众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守护了上千个家庭的安康幸福。
余加席,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去年1月24日,当全市人民正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氛围中时,徐州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余加席立即带领应急处置队员连夜处置疫情。他追根溯源,摸查确诊者行动轨迹,迅速排查其密切接触者,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一直战斗到大年初一凌晨。这位24小时全天候连轴转的“抗疫超人”,仿佛像是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他的解释也很简单:“疫情就是命令,哪里有疫情,我们疾控人就要冲到哪里!这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魏翠,徐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三病区护士长。驰援武汉的集结号刚一吹响,魏翠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跟随着徐州市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魏翠在武汉与病毒战斗了整整35天,体重不到90斤的她,充分发挥自身急诊科及儿科的专业优势,主动承担血管条件差患者的穿刺任务,用“小身板”扛起了总护士长的重担。
周书珍,无名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因一条“硬核防控”抖音而在网上被称为“最美中国大妈”。疫情防控期间,周书珍拖着一双病腿,与居委会其他成员一起,三天一个夜班,24小时值守在6个社区卡点上。大年初一到初三,周书珍和同事完成对3000多户居民的摸底排查。社区一户居民举家从外地返徐,需要居家隔离,周书珍便和社区工作人员免费给这户人家送必需的日用品,一天两个电话,从未间断。
杜永亮,徐矿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徐州赴武汉应急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2003年时,非典蔓延,我当时还在大学读书,是医生保护了大家。从那时起,我就对即将从事的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杜永亮主动递交请战书。在抗疫第一线,杜永亮不忘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在驻地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开展特殊党日等活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
云开雾散终有时,留守清心待月明。
2020年已成为过去,但英雄的光芒从未在人民的心中消退。直至今日,依旧有无数的勇士奔走在抗疫一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站在2021年的新年曙光里,我们向所有奋战的英雄和“逆行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