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
||
|
||
|
||
|
◎文/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张景良 通讯员 石培明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谭歌
近年来丰县确立了‘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提出了‘十个转变’实践路径,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提振,甩开膀子‘跑起来’的态势正在形成。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加速期、转型升级的突破期、城乡融合的深入期、生态环境的优化期、民生福祉的提质期。纵观大势,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要在科学把握大势中乘势而上、勇争一流,在抢抓机遇中激情创业、拼搏赶超,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践中展现丰县作为,彰显丰县力量!
——摘自丰县县长郑春伟在丰县人大十七届五次大会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擘画“十四五”
推动丰县全面赶超、全方位振兴
丰县作为全省全市向西北辐射的“桥头堡”,拥有“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
“十四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重要会议精神,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振兴丰县”重点提升和突破工程,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五个高地”,高标准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推动丰县全面赶超、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高品质人民生活取得新成效。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卫生健康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高颜值美丽丰县展现新面貌。美丽丰县建设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修复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品质显著改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高效能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等管理体系全面构建,政府公信力、公众安全感、社会文明程度、法治建设满意度明显提升。
高水平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园区创建取得关键进展,区域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空间不断拓展。
●奋进2021 合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完成市下达任务。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丰县将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更加突出工业立县、产业强县这一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瞄准打造“535+1”产业体系,推动智能设备、新能源车辆、板材家居、新材料、绿色食品5 项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商务服务、生态文旅3 项现代服务业,果菌菜牧木5 项现代农业,及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壮大先进制造业“主力军”。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补链强链延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紧牵项目建设“牛鼻子”。聚焦重大项目招引,成立“招大引强”工作专班,力争招引50 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3 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强化要素保障“硬支撑”。聚焦产业发展,促进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企业汇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打造全国县域数字赋能发展先行区,大力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引导100 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更加突出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融入经济循环新格局
大力培育消费需求,增加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促进消费再升级。全力推进消费提振行动,培育壮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以高质量供给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推进吾悦广场、明发广场、秀水华庭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高品质商业步行街。扩大投入再发力。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扩大有效投资,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领域投资力度,推进徐菏客专、丰沛高速、复新河航道升级等重点工程,建成259个5G通信基站,实现城区、镇区信号全覆盖。优化环境再深入。巩固“不见面审批”成果,提档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政务大厅“一窗受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政企沟通渠道,持续用好“962518”服务发展专线。对外开放再出发。着力做好“融入徐宁沪、畅通鲁豫皖”的开放文章,积极参与微山湖县域协同发展。
●更加突出近悦远来这一形象定位,加快筑就城市品位新高度
聚焦宜居宜业,大力推进85 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以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向往度。更新老城区,繁荣新城区,做活南部新城、北部城区,打造高品质、超活力的时尚宜居城市。启动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省级美丽宜居城市。以功能完善强化城市繁华度。推进西环路贯通等28条道路建设,完成东城路改造、南苑路贯通等道路工程。扎实推进文博园、体育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建成城市书吧3 个。实施38 项征收工程、14项安置房建设工程。整治提升老城区农贸市场7个,建成新城区农贸市场1个、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2 个。以内外兼修涵养城市美誉度。实施城市品位提升工程。改造10个老旧小区、46座城区公厕,黑化硬化13 条街巷。
●更加突出城乡融合这一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新实践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质增效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新建高标准农田9.8 万亩,出栏生猪40 万头以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全面开展农村道路“户户通”一体化工程,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0公里,改造危桥25 座。建设燃气管道90公里,实现镇镇通燃气。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75%以上。接续推进85 项重点突破提升工程,持续改善湖西片区面貌。打造诗意田园乡村。掀起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纵深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水冲式公厕120 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市特色田园乡村13个、美丽宜居村30 个。提倡文明乡风,狠抓移风易俗,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更加突出“两山”理论这一根本遵循,加快绘就美丽丰县新画卷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实施村庄绿化美化、河道绿化、农田林网完善、经济林更新拓植四大工程。推进李堂煤矿塌陷区土地整治、华山宕口生态综合修复。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实行能源和资源消耗总量、强度“双控”,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深化无废城市建设,确保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70%以上。做好生态经济的“乘法”。实施生态和旅游经济工程,积极推进民宿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汉祖胜境、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建设。做好综合整治的“除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VOCs、扬尘污染治理,确保PM2.5 平均浓度降至47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升至80%。
●更加突出人民至上这一发展理念,加快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倾力办好人代会审议通过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创建高品质生活,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织密常态防疫防护网,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撑起民生保障幸福伞。围绕“四项收入”细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发放富民创业贷款5000万元以上,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22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人才公寓投用,解决好青年职工住房问题。提档升级镇(街道)爱心妈妈工作站和儿童关爱之家,改扩建两个镇级养老院。确保省双拥模范县“九连冠”。画好社会事业同心圆。精准推进“名校名师工程”,加快建设学校7所,规划建设学校6所,招聘教师300名,推进集团化办学。
◎本版文图
由徐州日报丰县记者站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