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苏徐州:小乡村 大治理——用德治为乡村振兴“加码”
◎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在“富口袋”的同时,如何富脑袋、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持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不断提升精神品位,打造精神高地,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社会氛围,将人心聚拢在吾乡吾土,江苏徐州正用乡风文明勾画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同心圆。
文化暖心乡风润村
“马庄蓝本”星火燎原
冬日的徐州潘安湖畔,水乡的氤氲气氛扑面而来,不远处的马庄村里,吹拉弹唱,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12月初,在贾汪区一场汇报演出中,贾汪马庄农民乐团再次展示了他们的拿手曲目——铜管乐《难忘的旋律》。
马庄人的文化活动可不止农民乐团演奏,“金马之声”广播、快板小分队、民俗文化表演、香包文化大院等个个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如今,马庄村依托文化礼堂、村史馆、香包文化大院、神农文化广场等整合而成的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文艺志愿者用自编自导的歌曲、舞蹈、小品、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讴歌新时代、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尚。
不仅是马庄,在徐州的各地,精神文明与乡村治理相辅相成,精神富,邻里和,一派新时代的田园风光。
以“马庄经验”为龙头牵引,徐州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身边好人选树、乡村文化振兴、移风易俗强化等 “十大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徐州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邳州市成功跻身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成为苏北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全市9个村当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6家单位当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个家庭当选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村镇、家庭当选数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累计成立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实践所162个、实践站269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志愿服务户户到、时时联、事事帮的贾汪“十必联”工作法在全国推广。
评模范 树标杆
“好人”文化引领城市精神风尚
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像冬日阳光,像春风细雨,温暖着我们,滋润着城乡。
在徐州睢宁县二里桥南侧、新市街北侧、小沿河东侧,有一座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的“好人园”,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杜长胜、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夏爱民等 “好人”雕塑都坐落在这里。
在“好人沛县”社会风尚的影响下,沛县先后涌现出了近千名“徐州好人”“沛县好人”和“最美沛县人”,建有1处县级好人园、5处镇级好人广场、600余处村级好人榜,开启了一个好人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的崭新纪元。
以价值观的力量,为人生赋值、为乡村定规。
近年来,徐州各地全面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大力选树身边“好人”典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村村评好人,镇镇树模范,挖掘、树立出越来越多的身边榜样。“十百千”好人文化阵地覆盖城乡,好人园塑像入园仪式常态化举行,王杰当选全国“最美奋斗者”,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4人获提名奖,“中国好人”“江苏好人”上榜人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新时代江苏好少年”当选人数位居全省第一,厉恩伟、章良志、司元羽等5位抗疫先进典型被追认为“徐州好人”,10人当选奋战“疫”线的江苏最美人物,推选“彭城战疫”最美志愿者(组织)1100人(组)。成功承办2019年2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徐州好人”已成为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
淮海战役精神
闪耀新时代光芒
1.2万人、12万米、73封、430次、2500米、1.8万盘、80万斤、720人……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容易地理解淮海战役,将浩如烟海的淮海战役史料,用最简明的数字、最生动的语言概括出来,这是淮塔管理局编研陈列处的王瑶和一群年轻的同事们孜孜钻研的方向。
为传承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持续向更深处发力、向更广处发声,2018年12月,“淮海战役精神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全国研讨会举行,累计征集相关学术论文307篇、评选优秀论文101篇,总结提炼出“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16字淮海战役精神,并成为在全省弘扬的“四大革命精神”之一。挂牌成立淮海战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口述史料研究中心,精心开展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专访工作,累计采访战役亲历者等720余位、征集文物史料1100余件、整理口述历史资料280余万字。
大力开展“淮海战役精神进党课”“党日活动进淮塔”“红色故事进校园”三进活动。三年来,举办“淮海战役精神进党课”活动2600余场次、受教党员干部达15.2万人次,“党日活动进淮塔”覆盖3900家单位、16.7万余人次,“红色故事进校园”累计走进全市大中小学1000余所、听众超100万人次。“决战淮海精神永存”——淮海战役精神特展先后在中央党校和东部战区成功举办,在各县(市)区举办巡回展50余场、观众超10万人次。
展望“十四五”
探索乡村德治“徐州之路”
思想,是一切航行的灯塔,新时代的乡村,更需新时代的思想引领。
“十四五”期间,徐州市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推广马庄经验,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两个一”工程,不断培育打造一批优秀中心、所、站和有影响力的特色工作品牌,确保始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将马庄经验融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充分发挥好媳妇、好婆婆等农村道德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丰富创建载体内涵,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党建为引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发挥农村乡贤工作室、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作用,抵制歪风陋习,弘扬时代新风,探索走出乡村治理的德治“徐州之路”。
进一步弘扬淮海战役精神,将弘扬淮海战役精神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有力汇聚全市上下爱党爱国、团结奋进力量。深化淮海战役精神研究阐释,持续做好口述史料整理工作,组建淮海战役精神宣讲团,在省内各设区市举办淮海战役专题巡回展,不断扩大淮海战役精神覆盖面影响力。做好重大先进典型培树宣传,常态化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培树宣传活动,持续增强徐州人民精神力量,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徐州答卷”。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