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睢宁:“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让低收入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2020-11-2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0-11-2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李宁 刘作霖 通讯员 张杰

每月能领到公益性岗位补贴1620元,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对42岁的低收入人员周刚勇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足以改善家里的贫困状况,他每天早早就扛着扫帚“上岗”,干起活来格外用心卖力。

周刚勇是江苏徐州睢宁县姚集镇高党村的一名低收入户,因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患有重病,女儿才刚上幼儿园。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经过村级申报、公示等,徐州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他提供了一份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的工作,让他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服装厂打工,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又不耽误在家照顾孩子。”在高党村徐州威斯汀服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打工的低收入户程金侠说。

与周刚勇和程金侠一样,在高党村有8名低收入户在公益性岗位从事保安、保洁、保绿工作,有7名低收入户在扶贫车间打工。

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和扶贫车间在安置低收入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帮扶年龄大、缺技术、离家难的低收入家庭人员,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因地、因户精准施策,创新推出“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的帮扶措施,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公益性服务和劳动获取劳动报酬,解决了低收入户的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

开发公益性岗位 

带动就业促增收

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主要目的,由政府出资或筹资开发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

农村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农户因文化程度低、需照顾家庭等,无法实现外出转移就业。睢宁县人社局就业处相关人士介绍,县人社局在姚集镇高党村开发了村级保安、保洁、保绿“三保”公益性岗位,每月按照睢宁县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并缴纳社会保险,实现了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家里有3个孩子,丈夫去世了,就只有我一个劳动力,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在家门口就可以有事做,有了固定收入,大大缓解了家庭压力。”在高党村从事保洁工作的42岁低收入户祁士彩说。

58岁的低收入户杨洪勇,每天工作8个小时,主要负责高党村西片区的保安工作。“我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日子也有盼头了,我因为大面积烧伤不能干重体力活,感谢人社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据介绍,低收入户经申请、认定、公示,与村物业公司(村集体农村合作社)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公司为已认定的低收入户安排公益性工作岗位,办理用工备案及社保手续(五险),并按时发放工资。镇级负责就业人员对公益性工作岗位低收入户进行考核,按照考勤、工作表现等,考核合格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发放岗位补贴,直接打到村物业公司(村集体农村合作社)银行公户上。

创新扶贫车间

拓宽就业渠道

“厂里很照顾我,每天上午8点上班,11点就能回去给孩子和家人做饭,下午2点再来上班,6点半下班,每月可以挣2000多元。”高党村低收入户王苏说。

据高党村扶贫车间徐州威斯汀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勇介绍,公司扶贫车间有7名低收入户,按照计件发工资,根据低收入户实际情况安排他们到不同岗位工作,采取“错时”工作制,保障他们既能顾家,又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赚钱。

今年18岁的低收入户宋欣在威斯汀服装有限公司工作,她是睢宁人社部门认定的就业见习人员,按照规定,每月有1100元见习补贴,并给办理商业意外伤害险。

徐州睢宁县通过“激励式”奖补增强“扶贫车间”带动能力。《睢宁县扶贫车间认定管理办法》明确,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职业以工代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徐州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发公益性岗位、创新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让他们获得稳定的劳务收入,有效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农民变工人”的精准扶贫新路子,真正让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11月25日,黄河故道沿线新农村示范村公益性岗位推进会在高党村召开,来自睢宁县姚集镇、王集镇、双沟镇、魏集镇、古邳镇等故黄河沿线乡镇负责就业工作人员、新农民集中居住区负责人与会,并参观了高党村创新保障困难群众和低收入户就业模式。

徐州睢宁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高党村“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模式将在故黄河沿线新农民集中居住区推广,并逐步向全县范围拓展,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