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徐州:让“人才名单”变成企业“融资名片”

2020-11-27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薛鹏
2020-11-27  中国徐州网

当高科技企业遇到融资难题怎么办?是“不出错”的墨守成规,坐视其陷入困境,还是勇于担当为人才企业“雪中送炭”?11月26日,刚刚发生在江苏徐州的一个企业融资案例给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答案。

手握人才专利 优质企业却遭遇“资金荒”

江苏某装备制造公司成立于2014年,法人代表是中组部“万人计划”专家,是一家由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联合业内资深团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成立的专业微电子装备高科技企业。近期,负责该企业的网格员反馈称,由于下游客户付款周期长,该企业突然面临严重的资金难题。 

“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高,且多为客户定制机型,下单后客户需要先对机器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后才能付款,检测周期一般在3-6个月。”企业负责人对网格员说,该公司作为轻资产型企业,现有抵押物已经抵押给其他机构,难以再提供合适的风险缓释形式,因此通过传统的渠道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存在难度,而没有资金周转,企业很难顶过去,这似乎成了一个“死结”。


专利技术质押 让有能力的企业“有底气” 

在详细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情况后,网格员敏锐地发现,该企业法人代表是中组部“万人计划”专家,且该公司是目前国内能够制造“半导体纳米级制版曝光设备”为数不多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国内目前拥有“双台面曝光技术”发明专利的企业,拥有国内该领域最多的自主发明专利和专项技术。当如此多的“硬实力”摆在这里,破局也就有了灵感与方向。经过各方迅速沟通,银行工作人员很快上门为该公司量身定制了“人才贷”产品授信方案,不需要该企业提供抵押物,并核定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足以助其度过难关。

“此次授信全部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不需要企业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抵押物,而且相较于市场上融资利率,我们还为企业优惠了0.1%,进一步节约了企业成本,更解决了其作为轻资产企业难以提供合适抵押物的困难。”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金融支持是基石。根据国家最新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专利质押方式可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质押登记备案,按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补贴补助,不重复补贴。 


在科技企业云集的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优惠政策今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徐州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对成长性企业开展各类金融服务,及时助企纾困。截至目前,徐州市经开区已帮助徐工基础、德大石化、旭海光电、易尔环保、永康电子等16家企业成功融资贷款2.8亿元,有效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 

政府牵头联系 多方协作让企业“面对面” 

同时,徐州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联系金融机构,拓充贷款渠道,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

今年7月31日,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徐州市分行、南京银行徐州分行联合下发了《“市场监管金融e企行”,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活动方案》通知,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助企融资成效。 

线下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专场,通过“双走进”等分项活动,与商会、企业“面对面”地答疑解惑,开展助企融资服务;线上开通专用通道,企业通过手机二维码链接了解和申请办理“助微贷”、“徐知贷”等网上融资,预计一年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0家以上。 

建设综合平台 拓宽中小企业“可选项” 

今年1月16日,徐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行,提供各项服务,旨在通过平台搭建有效打通融资微循环。

该服务平台由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同搭建,是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省地共建众筹专项创新试点之一。平台基于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企业信用等信息,采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增加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在公共资源交易环节提供融资服务的成功机率,把线下门槛高、程序多、审核慢的担保业务质变提升为线上门槛低、程序少、审核快的电子金融信用业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19年底,平台搭建后试运行期间,徐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向江苏银行、建行、招行、人保等银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推介,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际情况,签订协同服务合同,并以投标保函为切入点,开发“保险电子投标担保函”“工程履约电子保函”“电子政采贷”等业务,促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供给侧改革”。平台开通运转近一年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尤其是上线后及时帮助很多中小企业,顺利度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资金周转“寒冬”。 


让“人才名单”变成企业的“融资名片”,特别需要政府部门精准打好金融“组合拳”,勇当排忧解难的“排头兵”。要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套组合拳就必须发力精准,一方面通过扶持政策为企业输血、造血,一方面精准服务,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我们的目标是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打通人才企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徐州市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综合:徐报融媒、金龙湖发布

        编辑: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