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徐州睢宁:党建引领兴业富民美村 幸福生活入画来

2020-11-27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李璐
2020-11-27  中国徐州网

初冬时节,漫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杜朱村,新居栋栋,村道纵横,绿树掩映,田野里安静了不少,但收获的稻香依然弥漫在村庄的上空。白天,村南村北机器轰鸣;晚上,文化广场歌舞热闹非凡,村民的笑脸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幸福画卷。

杜朱村位于庆安镇的西部,以前,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来源单一,村民幸福指数低。近年来,杜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产业带民富,以协商民主议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更美更宜居。

兴产业,村民腰包“鼓”起来2月25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一部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两个人的工厂》报道了庆安镇杜朱村来永夫妇助力抗疫的故事。



1985年,来永在杜朱村带领十多名村民开始做箱包加工;2013年,成立徐州来永商贸有限公司,在淘宝网上销售生产的雨衣等户外运动产品;2020年变更为徐州来永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根据杜朱村人口分布情况,庆安镇政府把来永建在杜朱村双南组的厂定为“就业扶贫车间”,采取“公司+扶贫车间+低收入户”的帮扶方式。

另外,来永又在杜朱村村部二楼开办了分厂。目前带动村民就业140多人,其中低收入户12人、残疾人6人。年发放工人工资总额300多万元,年纳税20多万元。2020年3月,来永被评为“江苏好人”。5月初,来永向杜朱村党总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杜朱村目前还有睢宁县庆安镇亚楠板材厂等七家板材加工企业,共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月工资在2500—5500元。

“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形成集聚效应,克服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不足。”杜朱村党总支书记杜桂林说,2017年,杜朱村成立睢宁县庆安镇杜朱集体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500亩土地进行稻虾共养,仅此一项每年村集体经济净收入十多万元。有了村集体合作社成功示范引领,杜朱村目前6000亩土地已被流转到十个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睢宁县庆安镇新农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该合作社共流转700亩土地,其中300亩进行稻鱼混养。

美环境,村容村貌“靓”起来

近年来,杜朱村积极探索以党建创新引领农村治理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党建+协商”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路子,打造“有事好商量”基层议事平台,实现村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

“要让村民改掉乱丢垃圾的习惯,硬件要跟上,得让垃圾有落脚点。”在杜朱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上,与会群众一致提出建议。会后村里新建垃圾收集点4处,配置大垃圾桶113个、每家每户小的干湿分类垃圾桶302个,垃圾有了“家”,村民乱倒垃圾的情况少了。

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共清理汪塘110亩,沟渠5000米,近三年来共植树5000余棵。投入30万元对286户旱厕进行改造,投入40万元铺设村级水泥路1.1公里。“现在村子干净漂亮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52岁的杜银萍感叹着村里的环境变化。

育新风,民风淳朴更和谐

“面子”做好了,“里子”也要跟上。杜朱村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建了文化广场,组建了三个广场舞队,每天晚上,广场上都是欢歌笑语。

“村里每年都评选十星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这些活动在群众心中就是一种风尚,丰富了村庄的‘内涵’。”庆安镇宣传委员杨婷婷介绍说。

从“产业兴”到“环境美”“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今日的杜朱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正当时!

编辑 李璐